电影海报就是电影的脸面,宣传不得当就是阻碍到电影的发展。海报这张“脸”是决定是否能有效的刺激观众的观影欲望的保障。他们和预告相比,更加方便的宣传,担任起抢夺眼球的重任。
绝大部分电影都会分为前中后三个阶段去制作海报,前期大部分的海报都会制作得较为隐晦,我们称之为预告海报。制作预告海报,可以为未上映的电影预热吸引媒体的关注。此类型的海报多数发送于媒体、网络或是国外电影节,为自己的电影打响口碑顺而推广电影并且吸引片商的注意,除此之外还要钓一下大众胃口,以显神秘。
中期的海报的制作则是定在电影上映前后开始公布,作为广而告之之用。类型五花八门,多数以明星大头贴为主,在海报中出现的多数都是主演大牌的头像以观众的博取眼球。有些则是结合故事情节的搭配做出一些艺术化来进行修饰,让海报不会一味的单一。
在后期的制作上电影海报则是运用创意性的为主,结合明星和艺术性的修饰进行线下推广。一般后期的制作都会体现在得奖之后和发行影碟制作推广之用,相对来说普通的电影如果并无太大的声誉一般不会进行过大的改变,而是继续沿用中期的海报设计进行改良。特别是相对于国内这种并不重视海报宣传的境况,有些制图员甚至在制作海报时不仅被骗去创意,还落得人财两空的待遇。
从最初的手绘式风格的海报到如今发展的前卫、复古的各式海报,无一不是在为自己的脸面给赢取更高的呼声和票房。而海报的形式也从当初千篇一律的主演大头贴进化到各式各样的风格海报,也让原本的普通的一张宣传单变成了艺术品。所以,一张出色的海报,也是电影迈向成功的第一步……而将美感和卖点融合,也会是电影票房的一个垫脚石。
中国风(水墨风格)
水墨风格海报可以说是中国独有的一种表现形式,在原有的水墨画中衍生的新型产物,也是具有中国特色情怀的一种表现。而作为装饰,利用画面和字体的变化,加上中国独有的元素如京剧、毛笔书法、建筑等往往是起点缀起海报的重要画面。可以说他具有民族性质,一眼便可突出主题,并且表达内容。
部分电影在推广海外市场的时候,水墨风格的海报也是博得眼球的一个致命手段。而在国外的一些电影,在打入中国的电影市场时候,通常也会顺应潮流,将宣传海报制作成具有中国元素的中国风作为博取友好的一个宣传手段。
《梅兰芳》(2008)导演:陈凯歌
《归来》(2014) 导演:张艺谋
《色·戒》(2007) 导演:李安
《白鹿原》(2012) 导演:王全安
《青蛇》(1993) 导演:徐克
《功夫》(2004) 导演:周星驰
《雪花秘扇》(2011) 导演:王颖
《白银帝国》(2009) 导演:姚树华
《浮城大亨》(2012) 导演:严浩
《舌尖上的中国》(2012) 纪录片
《金刚狼2》(2013) 导演:詹姆斯·曼高德
简约风
极简主义(Minimalism),也称简约主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兴起的一个艺术派系。在视觉艺术方面,极简主义主张简单的图形设计和低调的配色方案,用最少的物料和形式表达出最纯粹最原始的艺术美感,风格偏向于极致的抽象。
当极简主义设计风格邂逅电影海报,碰撞出的是令人着迷的独特魅力。这些极简海报一般采用电影中的关键道具或者经典镜头作为画面主体,进行一定的抽象化处理,再配以单纯的底色,寥寥几笔,电影的神韵就跃然纸上,呼之欲出。
极简海报的设计对象绝大部分是名垂影史的经典电影,由于设计上的简约抽象风格,它们不适合在电影公映阶段用作宣传海报,因为没看过电影的人会感到一头雾水。这些精美的海报一般都被当作电影的衍生艺术作品来收藏,或者作为音像制品的封面与影迷见面。
《花木兰》(2009) 导演:马楚成
《英雄》(2002) 导演: 张艺谋
《教父》(1972) 导演: 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
《国王的演讲》(2010) 导演: 汤姆·霍珀
《杀死比尔》(2003)导演: 昆汀·塔伦蒂诺
《搏击俱乐部》(1999) 导演: 大卫·芬奇
《盗梦空间》(2010) 导演: 克里斯托弗·诺兰
《异形》(1979) 导演: 雷德利·斯科特
《爱丽丝梦游仙境》(2010) 导演: 蒂姆·波顿
《黑客帝国》(1999) 导演: 安迪·沃卓斯基 / 拉娜·沃卓斯基
《冰与火之歌:权力的游戏》(2011) 美剧
明星大头贴式风格
这种风格是最常见的海报表达风格,利用原有的主演的大头贴作为主要装饰,然后感觉不一样的形式排列出来,呼应电影主题。可以说是最为直接的一种电影宣传的表达,可以在一秒钟之内让观众知道主演甚至电影所要表现的东西。
大部分的明星大头贴式风格的海报都是这样设计,在他们认为花了钱请来的明星就得用得上地方,作为最直白的表现形式,没有过多的华丽言语,全靠画面的明星效应去呼吁观众,很有叫卖的形式,也是电影最好的脸面表达。随着这类型的海报多了,因此也有很多类似的海报出现了山寨、抄袭等困境,毕竟大多数的观众看的都是明星,对于海报是否有艺术感并不是太过在乎。
《赤壁(下)》(2009) 导演:吴宇森
《建党伟业》(2011) 导演:韩三平/黄建新
《悲惨世界》(2012) 导演: 汤姆·霍珀
《霍比特人2》(2013) 导演: 彼得·杰克逊
《布达佩斯大饭店》(2014) 导演: 韦斯·安德森
《星际迷航:暗黑无界》(2013) 导演: J·J·艾布拉姆斯
《云图》(2013) 导演: 汤姆·提克威 / 拉娜·沃卓斯基 / 安迪·沃卓斯基
注:由于此类型海报数不胜数,因此呈列不多。
手绘风格/复古风
手绘风格海报有的简洁复古、有的繁复怪诞,因片而异,却都能精准的抓住电影的神髓让人眼前一亮,是旧风格的体现,也是艺术化的前卫者。区别与普通的海报,手绘风格的海报更加传统,往往在体现经典电影的时候,是具有相当优势的一种宣传艺术手段。
手绘风格海报并不是真正用手绘的形式做出艺术创造,在很多情况下是将原有的海报进行复古创新,以更大的艺术效果去诠释海报本身的内容。复古的张贴画形式,可以还原年代之间的关系,以及对背景的表现,让更多的人一眼便能看出时代的背景,甚至方便透露反讽、暗示等较为不可言喻的主题思想。
《夺命金》(2011) 导演:杜琪峰
《一代宗师》(2013) 导演:王家卫
《我11》(2012) 导演: 王小帅
《背水一战》(2013) 导演: 金知云
《美国队长》(2011) 导演: 乔·庄斯顿
《复仇者联盟》(2012) 导演: 乔斯·韦登
《无耻混蛋》(2009) 导演: 昆汀·塔伦蒂诺
《谁陷害了兔子罗杰》(1988) 导演: 罗伯特·泽米吉斯
《超级8》(2011) 导演: J·J·艾布拉姆斯
《林中小屋》(2011) 导演: 德鲁·高达
《豪斯医生》(2004) 美剧
《潮》(2011) 导演: 亓天阳
《斯托克》(2013) 导演: 朴赞郁
《你是下一个》(2011) 导演: 亚当·温加德
《钢铁侠3》(2013) 导演: 沙恩·布莱克
《哥斯拉》(2014) 导演: 加里斯·爱德华斯
创意型海报
创意型海报在很大程度上算得上艺术水准较高的作品,他既带有隐喻的特质,又有记忆点。比起明星大头贴风格,能将一部电影最闪光的部分完美呈现于平面之上的创意设计才最能打动人心,创意型海报就是这样。
他的视觉冲击力往往能在最快的速度吸引到你的眼球以及你的思维,他会引人遐想连篇,甚至是充满神秘感。可能你一时间不能领会其中的含义,却能加深你的印象。这就是创意型海报的特点。特别是对于一些个人风格特别强烈的导演和题材,往往需要用到创意型海报的表达方式。在于审美也好,创新也罢,创意型海报就是综合了所有的改变而创新,这种表现形式也是最好的艺术传达。
《辛亥革命》(2011) 导演: 张黎 / 成龙
《忧郁症》(2011) 导演: 拉斯·冯·提尔
《春假》 (2012) 导演: 哈莫尼·科林
《金钱之味》(2012) 导演: 林常树
《圣殇》(2012) 导演:金基德
《蝙蝠侠前传:黑暗骑士》(2008) 导演:导演: 克里斯托弗·诺兰
《沉默的羔羊》(1991) 导演: 乔纳森·戴米
《羞耻》(2011) 导演: 史蒂夫·麦奎因
《七年之痒》(1995) 导演: 比利·怀尔德
《美国丽人》(1999) 导演: 萨姆·门德斯
《超人:钢铁之躯》(2013) 导演: 扎克·施奈德
《泰迪熊》(2012) 导演: 塞思·麦克法兰
《全面回忆》(2012) 导演: 伦·怀斯曼
《独裁者》(2012) 导演: 拉里·查尔斯
《午夜巴黎》(2011) 导演: 伍迪·艾伦
《人体蜈蚣2》(2011) 导演: 汤姆·希克斯
《抗体》(2012) 导演: 布兰登·柯南伯格
《最后一次驱魔2》(2013) 导演: Ed Gass-Donnelly
《妈妈》(2013) 导演: 安德斯·穆斯切蒂
《127小时》(2010) 导演: 丹尼·鲍尔
《香港仔》(2014) 导演:彭浩翔
《宿敌》(2013) 导演: 丹尼斯·维伦纽瓦
动态海报
动态的海报只用于互联网的使用,相对比其他的海报比较局限,制作更加繁琐。最早的一个动态海报是由粉丝制作的《蜘蛛侠3》,利用GIF之间的简易动态进行改变使图片产生动态的感觉。真正意义上算起动态海报的电影则是《终结者2018》的动态海报,与前者不同的区别在与不仅在画面上更加有动态的感觉,甚至在画面上融入声音等元素更加全面。
对于电影的动态海报来说,故事性比较强,甚至在博得眼球这方面有传达出了影片主题的重要功能。比起传统的海报来说,更加新奇,有创意,如同电影一般。
《蜘蛛侠3》(2007) 导演: 山姆·雷米
(点击查看动态)
注:由于部分动态海报均不能上传成功,所以想看的可以点击时光网的专题:(点击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