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超贤自从享受到《激战》带来的口碑后,便对体育电影拍上了瘾。《破风》的题材可谓是非常冷门一个自行车竞技比赛,犹如当时的《激战》里面的拳击比赛,几乎没什么人会对一个体育类型的电影去认真的拍,偶尔有电影带到这些戏份都是作为点缀式的匆匆带过。林超贤也正是瞄准这点,想把这个题材拍成《速度与激情》一样让人热血贲张,于是一部有诚意却不讨喜的电影就出现了。
这里的诚意当然是指对自行车比赛的还原,还有演员的敬业所产生的情感,试想所有演员要花拍一部电影的时间去集训,最终才能上场表演,已经是值得敬佩,更别说拍摄时候的难度和这种极容易受伤竞技行题材的风险了。
演员方面选了一群偶像兼实力的演员,包括老搭档彭于晏、窦骁、崔始源、王珞丹等,而彭于晏则是这两年的比较拼的演员,在《激战》的时候就已经为了饰演一个拳击选手而拼命锻炼。当年还有一部半纪录片的体育类型电影《翻滚吧,阿信》为垫脚石,为了这个角色也是以一个真正的真正的体操选手来锻炼,虽然不具备专业形选手一样能够参加比赛,但也靠着那份毅力将其表现得深入人心。现在能有一个演员可以为一部电影而下那么多功夫去学习的人,真的很少。众所周知的张震是其中之一,可是除了似乎也很难再找出一个敢走这条路的演员了。用我们的话来说:明明可以靠脸吃饭,偏偏要靠才华。
而不讨喜则是因为这个类型的电影不好拍,甚至难以驾驭。这也就是为什么这个题材那么少人拍的原因,不是因为观众不喜欢,而是这种对于拍出要讨观众喜欢比较不那么容易。
林超贤有做到了吗?
把一个老套的爱情喜剧会出现的情节融入其中,再加上自己拿手的老港片才会出现的兄弟情给作为调剂,以一个寻找自我、突破自我的人生哲理来熬出一碗心灵鸡汤,让电影显得既有趣味,又不缺内涵。可是,他所要表达的思想,真的是想表现一个体育精神那么简单吗?
《破风》一开始就用了团队合作的竞技比赛将几个人的关系展开,由一条主线分割为3条支线来进行叙事。仇铭、邱田、郑知元三个人之间的关系是代表着友情,他们彼此都有一个梦想夺得自行车比赛的冠军,他们会彼此竞争,也会彼此守护,正面能量非常充足。但是导演却担心这些东西太正能量,是不是应该插入一些不一样的东西去破一下这个故事呢?于是来一段狗血三角恋,画风突变就成了典型的台湾偶像剧会出现的情节,于是乎两个男人为了讨唯一的女主角欢心,明争暗斗的施展各种能引起女主角注意的把戏,惹观众哄堂大笑。对于观众来说,这点笑料就已经让原本《破风》的航道越走越远了。
可以说这些整体上的混乱,更别谈人物的塑造本身就是一个失败品了。
仇铭的感情线,与黄诗瑶的爱情因为一个一夜情而破裂,最终只因为看到仇铭为他捐了骨头又旧情复燃凑了;邱田一个蛮有家庭背景的人最终无缘无故的堕落到要欠一堆赌债,一切都没有交代清楚的断层,也只能让观众自行补脑了。里面都深深展露出的各种弊端,其实仔细看,还是挺明显的。
剪辑创新上也是比较中规中矩,本以为会像《极速风流》一样用快速的镜头语言交代故事,却用了一男一女旁白解说的方式去组织镜头,类似于体育赛事,可以弥补中间比赛乏味,也很好的向观众解释了自行车比赛的一些规矩还有作战方案,只可惜细节上的处理,却显得非常累赘,包括在韩国那场仇铭和邱田的接力赛,同样用的是那对万年不变的解说员,也应付了事了。
作为一部电影,或许直接用镜头语言来表现,更有说服力。很多场与场之间的衔接不够连贯,非常跳跃。这里并不是说时间上的跳跃,而是基本上的转场问题就一个比较明显的失误。能理解导演在这方面上想用时间跳跃的方式来略过一些情节,甚至展开一个时间弧度,这种在每场比赛之间这种跳转就已经可以达到。只是在前期拍摄的时间,整体的把控并没有能将足够的素材把每场戏中的衔接给饱和起来,以至于观众在看的时候能非常明显的感觉前一场戏和后一场戏是分开的。
这种不足,实在是不应该出现在一个拍了几十年电影的导演身上。
如果以爱情喜剧片来看他是成功的,他具备了爱情元素,有温情的爱情故事,还有三角恋关系,再加上各种友谊和激(基)情,相对来说符合爱情故事片的发展。用喜剧元素来做点缀,笑料也是有,追女友的方式也非常符合台湾的爱情发展,一度让这个本是励志故事的电影,变得更像是在谈情说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