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未知者
Viewing all 68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视效】美轮美奂的背后:那些年退居幕后的特效团队

$
0
0

对于视觉带给人们的冲击,从《阿凡达》之后,便一直是个饱受争议的话题。先是真3D和伪3D的出现,前者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后者则不断的打着3D的名义来圈钱,于是乎票价的节节攀升,使3D电影变成了吸引观众进影院的致胜法宝。

 

从那以后,视觉效果已经成为观众日益追求的理想产物,无论是《阿凡达》带给我们一不一样的外太空样子,还是《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里奇幻的世界,都是我们精神世界里所有希望能看到的。

 

但如果往前推算,最早的特效电影可追溯到1902年乔治·梅里爱的《月球旅行记》,这部在叙事上虽显笨拙的科幻电影依然因其跳切的特效和“错觉画派”的技巧而熠熠生辉。同样是一个新技术来取巧,而吸引观众得到不错的口碑的电影,在实际上也在技术上开创新的格局的艺术成果。

 

可撇开这一切,视效幕后到底需要多少心血的付出,或许也仅有体验过的人才会知道。中国的一句老话也正印证着这个道理:“台上一秒,台下十年功”。

 

 


视效奖的发源:


首先,想了解特效团队之前,先要了解一段历史。在1928年,第一届奥斯卡奖上,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首次承认了这个领域的工作者,当时的奖项叫做“最佳工程效果奖”。作为第一个奖项,在当时当然颁给了一个重量级的影片《翼》,也就是第一届奥斯卡的最佳影片获得电影。


可自从这之后,这个奖项却“消失”了,一直到1938年,奥斯卡才开正式开始有了这个奖项。当时叫做“特殊成就奖”(Special Achievement Award),在第二年,这个奖项改为“最佳特殊效果奖”(Best Special Effects),不同之前的是,这个奖项同时颁发给在视觉效果和声效方面有贡献的团队。而到了1963年,这个奖项终于被拆分为“最佳特殊视觉效果奖”(Best Special Visual Effects)与“最佳音响效果奖”(Best Sound Effects,后来被改名为“最佳音效编辑奖”,Best Sound Edition)。


到了1972年,奥斯卡停止颁发“最佳特殊视觉效果奖”,又开始发布最早的那个“特殊成就奖”(Special Achievement Award),这个荣誉只能被授予,不再是一个可以竞争的奖,颁发的电影也不限于一部。


不过,在1977年开始,视觉奖项终于还是以“最佳视觉效果奖”(Best Visual Effects)回归,那一年获奖的是伟大的《星球大战》。混乱的时代终于结束,从此这个奖项名称被沿用至今。



特效团队的兴衰:


工业光魔(全称:Industrial Light and Magic,简称:ILM)



似乎从奖项的确定,就已经注定这些巨头的产生一样。好莱坞顶级的视效团队也开始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而最让我们熟知的无非就是乔治·卢卡斯于1975年创立工业光魔了。从1977年制作的第一部电影《星球大战》的成功,让原本“三教九流”的人(在工业光魔最早的工作者,有些是搞建筑的,有些是做模型的,有些是拍广告的,有些是玩机械设计的……几乎没一个人从事过电影)组成了一个特效部门。


与其说工业光魔开启了特效电影时代,不如说“星战”本身就是好莱坞电影特效变迁的历史随后,工业光魔的技术越来越先进,技术的精良让不少好的作品问世,凭借着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创造了无数影史上第一。而作为好莱坞特效巨头之一的他,也就是说,在美国好莱坞影片中有70%的特效电影都是由工业光魔来完成的。获奖电影更是不计期数,仅是以个人来算Dennis Muren工业光魔老一辈的特效总监),便获得15项提名和8个小金人,是拥有最多小金人获奖者之一


而更有趣的是,在ILM内部一个叫“计算机动画小组”的组织,专门研究全3D动画,但是卢卡斯先生对这种技术不感兴趣,他对照片真实度的电影特技更有兴趣。1986年便卖掉了这个电脑部门给史蒂夫·乔布斯,该部门后来发展成了如今动画制作的大腕--皮克斯动画工作室。皮克斯则从另外一个角度改变了动画电影的格局。

 

代表作:《星球大战》系列、《回到未来》系列、《变形金刚》系列、《加勒比海盗》系列

 

数字领域全称: Digital Domain 简称D2)

 


作为现在3D电影的启蒙者詹姆斯·卡梅隆也在1993年和好友斯坦·温云斯顿一同创立一个专攻流体粒子的特效公司——数字领域。如果你看过《加勒比海盗3》和《后天》的海啸镜头,你应该会了解他们对粒子特效的精通到底是到了哪一个地步。而数字领域也凭借自己的本事,在97和98年,分别以《泰坦尼克号》和《美梦成真》两获奥斯卡最佳视觉效果奖奥斯卡技术成就奖。


数字领域除了粒子系统之外对于真人CG结合也凭借《创·战纪》获得业内的许多好评,只是当年在奥斯卡最佳视觉效果奖上,被传统与创意结合的《盗梦空间》挤掉提名之外。从技术上来讲,《创:战纪》也称得上是一个伟大的作品,毕竟从头到脚CG技术和动作捕捉完全有实力模糊现实和虚拟之间的差别,这部电影就是证明。


Digital Domain于2007年年底被《变形金刚》导演迈克尔·贝收购,当然这里面是派拉蒙电影公司出钱给迈克尔·贝作为收购经费的。而可惜的是,2012年9月11日,国际顶级特效公司“数字领域”宣布破产,最终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由中国小马奔腾公司和印度信实媒体集团以3020万美元价格联合收购

 

代表作:《泰坦尼克号》、《美梦成真》、《后天》、《创·战纪》


维塔数码(Weta Digital)



这是一个新西兰导演彼得·杰克逊与好友理查德·泰勒、吉米·塞尔柯克共同创建的工作室。成立于1993年总部设在新西兰首都惠灵顿。其中最为让人熟知的成名作《魔戒》的后期便是来自其特效团队。


维塔数码(Weta Digital)是一家全球领先的综合性视觉特效公司,他的制作不仅包括后期特效,还提供了包括服饰、盔甲、特效化妆、布景等物理特效的制作。05-09年在和工业光魔还有詹姆斯·卡梅隆展开合作,制作了3D特效巨作《阿凡达》而名扬四海。

 

当然专业技术也不容小看,作为最新的特效技术——动作捕捉技术就是他们的长项。如:《金刚》里的大猩猩,《魔戒》里的咕噜,《阿凡达》里的外星人以及《猿族崛起》的猩猿。这让这个技术更能在电影里以人性化出现(在1968年的《人猿星球》还是2001年的《决战猩球》“猩猩”的造型都没有逃出“化妆术”),而他们的“扮演者”安迪瑟金斯也因此成为动作捕捉技术的第一人。

 

尽管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用后期电脑制作为由,决绝了让表演捕捉演员获得提名资格的权利,也成为电影圈略为不公的一个遗憾。

 

代表作:《魔戒》、《阿凡达》、《猿族崛起》



索尼图形图像运作公司(Sony Pictures Imageworks)



索尼麾下的特效制作公司,从1993年涉足电影视觉特效的制作,迄今为止已经为将近100部电影提供特效制作,其中包括《蜘蛛侠》、《隐形人》、《精灵鼠小弟》和《星河战队》等影迷耳熟能详的影片,也凭借《蜘蛛侠2》获得了一座奥斯卡最佳视觉特效奖

 

代表作:《蜘蛛侠》系列、《黑客帝国》系列、《守望者》

 

 

双重否定Double Negative

 


英国著名视觉特效工作室,创建于1998年,从最初30人的小公司,逐渐发展为目前欧洲最大的影视后期特效制作基地——也就是《哈利波特》的诞生地。从制作《哈利波特》系列开始变能证明期实力,而对MPC、Framestore Ltd英国特效公司的合作,也形成了一股可以抵抗北美攻势的欧洲力量。

 

Double Negative公司最擅长执着粒子爆破、火焰、及魔法效果,除了《哈利波特》之外,《2012》的爆破地陷场景也是其公司负责部分制作,而《魔法师的学徒》里面的魔法效果也十分突出。

 

与他合作同为英国公司的MPC则擅长刚体力学计算光泽渲染,这个技术也在《哈7》里一场在金库中寻找魂器的戏,把大量的金器自动复制制作而得到业界的称赞。

 

代表作:《哈利波特》系列、《蝙蝠侠》系列(诺兰版)、《2012》



Rhythm & Hues(简称R&H)



印度R&H公司成立于1987年,目前是全世界最大的影视特效和动画制作公司之一。R&H公司最有名的作品就是为华人导演李安打造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但更多关注他的是幕后的悲剧,这个刚刚成名的公司也因资金问题面临破产,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讽刺。R&H公司也在2013年3月正式宣布破产,经过两天公开竞拍后印度特效公司普拉娜(Prana Studios)以1780万美元成功收购R&H


当然,R&H公司也不仅仅是靠《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而成名,在过去的岁月里,R&H曾经参与超过115部之多的影片制作项目,其中包括在2008年荣获奥斯卡最佳视觉特效奖的影片《黄金罗盘》和1995年奥斯卡最佳视效奖影片《猪宝贝》。 R&H也荣获过3次奥斯卡科技成就奖。作为作为突出的工业技术,逼真的CG动画便是他的优势所在。如:《黄金罗盘》里的北极熊,还有《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的老虎。


代表作:《黄金罗盘》、《猪宝贝》、《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Fuel VFX



其实对于被收购来说还算是一件好事,面对特效的这个市场,还有很多是濒临倒闭的地步,澳洲的Fuel VFX特效公司就是很好例子,这个成立于2000年的特效公司,是全球顶级的特效公司之一,参与过的项目可谓星光璀璨:不仅有《钢铁侠》《雷神》《美国队长》《复仇者联盟》《碟中谍4》等电影项目,还参与了大量重量级广告作品。

 

看过《普罗米修斯》的人应该能感受其中美轮美奂的全息星象图(即克隆人发现外星飞船时出现的科幻镜头),这个特效功臣正是Fuel VFX公司。


代表作:《钢铁侠》、《雷神》、《普罗米修斯》



数字绘景特效公司Matte World Digital)



立于1988年的数字绘景特效公司,由资深特效总监Craig Barron、数字绘景特效公司Michael Pangrazio以及特效制作人Krys Demkowicz联合创立,参与过几乎所有的最重要的好莱坞大制作,最为著名的作品就有《终结者2》《泰坦尼克号》《独立日》《黄金罗盘》《返老还童》《雨果》等口碑与票房齐飞的佳作。

 

其创始人Craig Barron的履历表上则还有《星球大战》《帝国反击战》《夺宝奇兵》《ET》这样的里程碑式的电影作品。数字绘景特效公司也正如他的名字一样,擅长绿布抠像,以及绘图建模等较为大众的技术。


可惜的是数字绘景特效公司公司在2012年8月8日宣布正式关闭,声明中还表示:“由于制作人力成本上升和制作全球化的影响,一家小公司很难生存。”这也道出很多中小型后期公司的苦衷,资金短缺与不被重视一直都是特效团队纷纷倒闭破产的缘由


代表作:《美国队长》、《独立日》、《雨果》 



【迪士尼的“痞子坏蛋”】细数迪士尼出品,皮克斯制造的“痞子”与“坏蛋”

$
0
0

     拥有动画王国之称的迪士尼到目前为止制造过的动画不计其数,要想真的数清楚其出品或制做过多少部动画确实没那么容易。而为了突出正派人物的正义感,邪恶力量的营造也会是一部动画成功的重要因素。一部能让观众记住的动画,难免会少不了坏蛋的影子。一旦连坏蛋都能深入人心,这就证明了这部动画在整体上是成功的,因为他的存在,让电影动画更加精彩。也正如《无敌破坏王》那样,并不是每个人都想当一个反派的,作为一个反派其实只是他的一个“职业”而已。

 

 

《玩具总动员》



玩具总动员作为皮克斯的第一部动画长片,无疑是一个杰出的代表。作为里面的反派之一的是一个爱搞破坏的小孩,经常把一些玩具搞得支离破碎。影片也对这个玩具虐待狂和巴斯光年还有胡迪之间的博弈弄得生动有趣,让这部动画大大加分。

 

 

《虫虫特工队》



《虫虫特工队》里面的蝗虫这个反派无疑是皮克斯制作过的动画里,惊艳指数名列前茅的一个。不仅在艺术加工上,还把现实中蝗虫吃粮食,而鸟吃虫的生物链给完美的诠释了,不知不觉给你上了一课。

 

 

《玩具总动员2》



胖玩具商,其实这个并不算反派,只是作为一个一正一邪的出现,刚好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变成了坏人。而主要原因是由于安迪在玩耍时不慎将胡迪的胳膊弄断了,这让胡迪十分伤心,生怕主人会将自己抛弃。不久,安迪的妈妈在家进行大扫除时准备将旧企鹅吱吱扔掉,胡迪决定挺身相救。当胡迪骑着巴斯特将吱吱救回时,自己却不幸失足掉在了院子里。恰巧此时一个胖玩具商发现了胡迪,他背着安迪的妈妈将胡迪塞入口袋偷了去,并把他带回到了一个玩具储藏室,就这样他们两个为了逃离这个地方,而向他做出了挑战。

 

 

《怪兽电力公司



这个会隐身的蜥蜴当然是反派啦,而由于毛怪和大眼仔的功劳,彻底的加深了彼此之间的仇恨,也让最后的房间大战加分许多。总的来说,不仅很讨喜,也很邪恶。

 


海底总动员》


 

作为反派,这几个萌货虽然算不上是什么十恶不赦之徒,但是一边在想吃,而吃不着之间屡屡受挫,确实是本片之中的一个亮点。在《海底总动员》中,里面的反派角色并不明显,但是却能让人一眼就记住,就连最终的海报也定格在这“坏蛋”之中,实属难得。而傻傻的父亲在需找儿子尼莫的路途遇到了几个经历也是让人捏了一把冷汗,最终这部动画在第76届奥斯卡金像奖中脱颖而出,也证明了反派也是有呆萌龊的一面。



《超人总动员》


 

同样是皮克斯制作、迪斯尼出品的《超人总动员》也在第二年79届奥斯卡金像奖中再次霸占了最佳动画长片的奖项。其中的反派巴迪就是从小狂热崇拜超人的小子,长大以后却成为超人们最大的敌人,妄想消灭所有超人,独霸世界,当然最后的结局不难想像。他本身没有超能力,为了除掉超能一家,以及所有超人,他发明了许多功能的武器,比如脚上的“飞鞋”;激光束,可以瞬间控制敌人;扫描仪,可以自主飞行扫描区域内的生命迹象,可是却无法渗透物体觉察,还有飞碟、“蜘蛛”机器人,都是他的恐怖之作。



《汽车总动员》



在《汽车总动员》里,刚得奖的麦昆就是一个痞子,他不仅在汽车小镇中破坏了人家的路,还把小镇的和平给打乱了。最终为了为了尽快上路,麦坤不得不答应做义工,也因此让他从一个坏蛋变成了好人。

 

 

《美食总动员》


 

美食总动员是皮克斯动画工作室被迪士尼收购后出品的第一部动画电影,由于皮克斯动画工作室的强大号召力,到2007年10月末北美的票房已经超过2亿美元,全球票房超过5亿美元。作为这部不可忽视的动画,反派的魅力依旧如此的鲜明。反派史老板在里面是一个阴险狡诈的厨子在厨神死后接管了他的餐馆成为餐厅主厨,他利用厨神的大名,不顾品牌价值意为扩张餐馆的生意,而当发现男主角煮出好东西时,时常出手阻拦成为本片里面一个画龙点睛之处。

 

 

《机器人总动员》


 

还记得这个智能机器人么?操控了船长还有阻挡住我们伊娃和瓦力的爱情,而每次当他们要把这对情人拆散的时候,我总想代替瓦力对他说:“快放开那女孩!”(没办法,瓦力只会说自己的名字,无论他想表达些什么。)当然,这也不能怪人家,其实这都是人类自动设置成这个模式,他只是按程序走一遍而已。

 

 

《飞屋环游记》

 

 

 

在这部动画里,会说话的狗已经有足够的吸引力把你的注意转移过来,更别说是一只坏狗总是带着一点萌意,让你爱恨纠葛!还记得那时候他们一起欺负“达达”的瞬间么,简直让人笑到爆炸。如果真让我也有一只会说话的够可真好,不过比较是动画里面的情节,只希望有朝一日这种可以让狗狗说话的科技产品真能出现。

 

 

《玩具总动员3》

 

 

 

什么是学霸,看了《玩具总动员3》之后你就会明白。因为当你和他交流的时候,时常忘记他真正的目的,而是被他的嬉皮笑脸所蒙骗。对于这种情节的出现,虽然是老掉牙了,也依旧让观众看的津津有味。作为老大的粉红熊,无疑就是其中最为突出的代表了,就跟混黑社会一样,不听话先打一堆,然后把你关到笼子里让你安静几天……这只老熊由于被自己的主人抛弃,从此走上了邪恶的道路。在幼儿园建立等级制度,欺侮那些新来的玩具。而作为教育性意义,也转达了一个玩具的心声,或许这就是皮克斯独有的魅力,他加冕了83届奥斯卡最佳动画奖,也正如我所料。

 

 

《勇敢传说》


 

虽然这部类似于励志的动画弱化了反派,但是被变形的熊王子出现的时候,扭曲的脸也让人倒吸一口气。其实就以同年的最佳动画来说,另外一部被提名的动画《无敌破坏王》更加让我觉得有意思。包括对反派的塑造以及对剧情的加工,相对来说都比《勇敢传说》精良。只能说《勇敢传说》赢在了技术,而非剧情。

 

 

《怪兽大学》


 

作为《怪兽电力公司》的前传,不仅完美的解释了变色龙和大眼仔、毛怪的仇恨来源,也用比赛成为两者的角力以至对之后的嫉妒心理张开一个导火线。反派们不仅在萌的方面出色的展示了个性,也让许多人记住坏蛋是如何炼成的……也正因为有反派的出现,彼此的对立,让大眼珠和毛怪这对“好基友”从最开始的相识到相知,甚至到了后来成为不可分割的欢喜冤家,无疑是本片想要表达的宗旨。


【烧脑电影盘点】那些酷爱烧脑电影的导演们

$
0
0

     总有一部电影为了故弄玄虚,把原本好好的一个故事,硬是要剪辑成一个支离破碎的片段,运用蒙太奇的表现手法去诠释整个故事,这就是烧脑电影的由来。而通常这种电影在剧情方面的铺垫是下了苦心的,以至于当你看第一遍的同时,并不能理解个所以然来。直到你重复观看之后,才会惊呼,原来是这样。或许,这就是高智商电影的魅力所在吧。那么,现在就让我们了解一下那些狂拍高智商电影的导演们吧!

 

大卫·芬奇



大卫·芬奇对悬疑片的把握,总能让你在最后一刻惊醒,而明白整个故事的来龙去脉。不能不说的是他对于电影的剧本安排上,个人风格算得上是独树一帜的。看过他作品的人都知道他的黑色风格,不仅在造势以及整个色调的运用上把一股高智商的气息展露出来,还在这之上描绘出让人意想不到的作用。他对烧脑电影的诠释几乎都是中等水平,算不上是太难懂,而里面蕴含的意义,也令人深刻回味。


烧脑代表作:《搏击俱乐部》、《七宗罪》、《十二宫》、《社交网络》

 


大卫·林奇



与前一位导演只有一字之差的大卫·林奇,对我来说是一个不爱好好讲故事的人。接触过《穆赫兰道》的人也许知道,在故弄玄虚的方面,他确实是好莱坞导演里数一数二的。这也证明了他想拍一些与众不同的电影,用颠倒错乱的情节、诡异多变的形象,让你捉摸不透,因为他呈现的是一个个色彩绚烂的恶梦。

 

烧脑代表作:《象人》、《穆赫兰道》、《蓝丝绒》

 

 

克里斯托弗·诺兰 


从《盗梦空间》而被国人熟知的好莱坞电影,确实一直秉承着悬疑2字。早前的作品《记忆碎片》更是得到好莱坞影评人的一致好评,而作为一个商业片导演,他也依旧能将票房口碑玩弄于鼓掌之中。他的风格多样,剧本的编排上也透露出一丝谨慎以及深度,以至于当你看到一部典型的商业片时,却能感受到文艺的气息。


烧脑代表作:《记忆碎片》、《致命魔术》、《盗梦空间》


 

安迪·沃卓斯基、拉娜·沃卓斯基

 


同样是以商业片为主的沃卓斯基姐弟,在这一方面也不输任何导演。其中成名作《黑客帝国》的诞生就是一个很好的列子,这部被无数科幻片迷捧为“圣经”的佳作,不仅在口碑上得到好评,票房也大卖不止。

 


烧脑代表作:《黑客帝国》系列、《云图》

 

 

斯坦利·库布里克

 

他不仅是以为导演,同时也是一位多面手,除导演外,他还常常担任电影的剪接、摄影、音效等工作。作为高智商电影最为具有代表性人物的他,不仅是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状态,更是神一般的存在。库布里克以自己深刻的洞察力与思考精神,将电影抬升到现代神话的高度,而他也成为了影史上最具有话题性与感召力的大师图腾之一。在库布里克看来,科幻题材是可以被演变为现代圣经用以来解读庞杂世界信息的有利载体,也可以摇身变为对未来世界的隐秘预言。库布里克作为上帝代言人,以科幻电影作为撒向凡间的禁果,试探着人类的灵魂所向,而关于终极迷思的答案,他早就告诉了人类。

 

烧脑代表作:《2001太空漫游》、《发条橙》、《奇爱博士》、《闪灵》

 

 

英格玛·伯格曼


英格玛·伯格曼瑞典著名的电影、电视剧两栖的导演,杰出的电影剧作家,现代电影“教父”,“作者电影”最典型、最卓越的代表。其中最早的作品《第七封印》里,他对人类状态的探索中,发现了忧郁与绝望,剧情由下棋延伸到对宗教和上帝的讨论,并巧妙地折射出一个个的不同社会层面。只能有些烧脑并不是在于故事的复杂性,而伯格曼拿出来的是最为直白的表现。


烧脑代表作:《野草莓》、《第七封印》、《假面》、《冬日之光》


 

马丁·斯科塞斯


 

美国的现实主义电影导演,或许很多人知道他都是因为和小李的合作。老马是为电影而生的人,集导演、影迷、学者身份三位一体。他拍电影50年,留下了至少20部足以载入史册的好电影。而他也为电影付出了所有,代价包括个人破产、遭遇死亡威胁等等,更在30年里一直被“奥斯卡不公正对待”,可是,他仍然是不少影迷心中的NO.1。


烧脑代表作:《出租车司机》、《无间行者》、《禁闭岛》、《好家伙》

 

 

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


 

要看懂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的片子,首先你的耐得住寂寞。作为悬念大师,希区柯克擅长心理惊悚,在影片上常常以普通的剧情带个人们心里上的惊悚。包括他对电影语言的组织以及掌控,也在很大程度上让影片的本质上升到另一个层面;对人类本性与心理状态的深刻理解和高超凝练的视觉化银幕表达,又使他的影片升华为独一无二、不可效仿的艺术经典。

 

烧脑代表作:《后窗》、《惊魂记》、《电话谋杀案》


 

【爱情片】一种被曲解的青春爱情

$
0
0


近几年,台湾电影的质量一直以高铁的速度在不断的加速上升,特别是对一些属于成长与青春的题材的诠释,几乎达到了完美的现状。很多青春题材的东西,到了台湾导演手上,都可以挖掘出很多让人觉得意想不到的东西出来。就好像《九降风》、《街角小王子》、《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那些青春题材的电影,这些票房节节高升的青春爱情片,不仅在人气以及口碑上获得美誉,就连一些并不出名的演员都受到了追捧。以至于与让我们奇怪,究竟一部电影的成功到底需不需要一批有号召力的演员?还是简单点,现实的青春比较能引起人们的共鸣。

 

其实,回顾起2012年之前,台湾电影里也出现了不少关于青春爱情的佳品。如11年的迷你剧集《他们在毕业的前一天爆炸》。这部完全由路人饰演的迷你剧,不仅在第46届台湾金钟奖包揽了最佳男女主角和最佳剧本奖之外,情节的成功塑造也成为当时各大媒体竞相报道的头条。由此可见,故事的重要性,远远比很多有人气的明星靠谱。

 

 

《他们在毕业的前一天爆炸》讲述的是一个关于青春认知的故事,故事由4个准备高中毕业的学生带出。区别于很多青春题材的电影、电视,《他们在毕业的前一天爆炸》的青春是残酷的。影片也从一个小小的误会掀起整个故事的由来,品学兼优的男主角陈浩远,因开学典礼的被老师误会做出一些叛逆的行为,而在顶楼结识了和自己命运注定要相遇的洪仔……作为主打青春的题材,电影在很大程度上,激化了彼此之间的关系,包括师生恋、三角恋等情节的出现,也呼应了每个人的背后的故事,用来透露出他们不一样的性格与经历。

 

从场景上来讲,出现的几乎就是一间学校、几个房间和一个外景海滩。在成本的开支上几乎可以说没什么大制作,如果要和国内的一些片子相比,估计投资还没有其中的三分之一,然而质量的呈现却和对方的反比。国内的资金足够,做什么东西都有一股财气大粗的感觉。就单说《小时代》里的衣服和造型,奢华程度就已经显露无疑,里面一闪而过的一些我们这些平民根本无法涉猎品牌,更是不知其数。电影里出现的高楼更是让一些上海人惊呼,这取景的地方还是我们所了解的那个上海么?

 

台湾的电影虽然在投资上一直处于弱势,但带给我们诚意的东西却是一直让观众满意的地方。很多时候,我都挺佩服台湾导演能在电影上进行的创意,他们敢于用一些不知名的演员,也敢于用一些很老掉牙的剧本。只是无论他们怎么用,最后给我们的东西都可以带给我们耳目一新的感觉。

 

总觉得国内的青春题材拍摄得过于矫情,一种无病呻吟的错觉。一旦拿出去和别的比拼,华丽的只有一个空壳,缺少了一丝内涵。同样是东西在内地导演的拍摄,在赵薇眼里的青春,给我们的感觉是用来后悔的;郭敬明眼里的青春,给我们的感受是青春是用来挥霍的……他们之所以饱受争议的很多情况下是在于他们对于商业的取巧,一但为了利益而且做一些事情就必须舍弃一些别的,这些似乎成为拍摄青春题材电影的通病,似乎像是一种流感传染着每个人。

 

这种是病,得治。就正如同样是新人导演,同样改编自己小说作品当导演的郭敬明和九把刀,为何一个饱受争议,为何一个享受美誉,这其中的区别,是需要去仔细了解的。观众不是傻子,当你糊弄一帮人的同时,总有一些人能看透。多度YY自己的精神世界,去讨好别人,不如言传身教般的讲故事。


 


当然,国内也确实也有一些比较不错的电影,对于小投资的《青春派》来说,这个以高中生的普遍生活状态来去描述整个故事的电影。在很大程度上让我觉得,比同期的好几部青春题材的电影要真实得多,而且导演赋予的感情也相对来说富有朝气不做作。


影片的开头就用了一个暗恋了对方三年的男生向对方“表白”的方式,很有创意的把整个青春给活跃了起来。故事的本身还有对人物的塑造都显得很精致,大大加强的戏剧的整体性。作为一种成长的青春诠释,无疑是故事想要表现的,而他也做到了。大胆直白的内容不仅映射了高考的教育制度问题,甚至在很大程度上反应了社会要求我们去面对的事实。在感染力上,也利用了高中生对白透露出一些无奈与嘲讽。


其实,好故事并不缺乏,怎么去讲好一个故事才是需要导演去努力的目标。电影的娱乐性固然重要,但作为一种调剂,少了那一种就可以用另外一种顶替,因为他只是一种点缀,而不是必需品,好菜还是得大厨文火慢炖才能做出来的。

 

 

关于《美国恐怖故事》第一季中的疑问解答

$
0
0

针对对这部影片看后长生各大疑问,特别集合了一些问题,做出总结解答。如有疑问,可跟帖提出,只要能够解释的话,本人一律解释清楚。



1

Q:为什么康斯坦斯(女邻居)的孩子都是变异怪人,而唯独泰勒不是?

A:数学有学过概率吧,在生物学的角度上,人类的基因是会改变的,就比如你不知道你生男生女是一样的道理。

 

2

Q:泰勒杀人事件究竟是怎么回事,为什么要去杀了学校的同学?

A:原因有两个,一是他受到刺激,他的弟弟(阁楼上出现的鬼)被自己的母亲的情人(被烧伤脸的男人)杀害。二是在他去杀死自己同学前曾经吸毒了,受到毒品的影响。

 

3

Q:影片刚刚开始时,男主角本住进屋子里为什么会梦游,感觉被控制了……

A:导演在最后一集解释了这个原因,因为死在房子里的鬼控制了他,那个控制他的鬼是被烧伤脸的男主角的老婆,得知老公要抛弃她时把自己和小孩自焚在家里。她想让人感受她的痛苦(火烧),所以你就能看见本三更半夜的去开煤气炉烤自己手。

 

4

Q:不是说死在房子里面的鬼是不能出到屋子外面的吗,为什么泰勒可以和瓦奥莱特(男主角的女儿)出去约会。

A:那天是万圣节,很容易理解,就等于是七月十四,鬼门开的日子。外国的节日其实和中国还是有相似的地方,这就解释了那天为什么全部归都跑出去了,包括女仆跑去医院看她母亲,然后让她安乐死,最后一个镜头全部鬼一起回房子。

 

5

Q:为什么当外科医生的妻子出现时,她的后脑勺会出现一个死前开枪自杀留下的伤疤。而泰勒,中枪死了,在和瓦奥莱特发生性关系的时候没有伤疤?

A:因为她不知道自己死了,所以没有去掩饰,而那些知道自己死了的鬼可以去掩饰自己丑陋的一幕。

 

6

Q:海登(本的小三)为什么在和邻居的小男友发生性关系的时候说,原来自己不会怀孕,可以放心的乱搞,但之前女主角被泰勒强奸了,却可以意外的生了一个孩子出来。

A:因为海登是鬼,鬼是无法承受胎儿的重量,所以她不会怀孕。而被强奸的薇薇安是人,被鬼强奸了可以受孕。

 

7

Q:为什么泰勒要强奸薇薇安,而他母亲知道了说了一堆奇怪的话(终于要结束了……)?

A:因为他想帮第一任屋主,就是外科医生的妻子。小的时候,泰勒曾经也是这屋主的一员,并且因为某次下阁楼时,差点被她的孩子所伤,是外科医生的妻子救了他,他感恩了。他知道她因为孩子死去而自杀,想要孩子所以才强奸了薇薇安,打算给一个孩子给他。

 

8

Q:那对同性恋的死因是什么,为什么泰勒要杀死那对同性恋男友?

A:主要原因是和第7个问题是一样的。那对同性恋男友是在泰勒死后住进来的,而他们是因为一些小事吵架想不打算领养孩子了,才导致泰勒想要杀他们,好让新的房主进来。死后的泰勒杀人的唯一原因就是这个,为了外科医生的妻子,想帮她找一个孩子作为报答。


9

Q:影片一开始时,那两个调皮的小孩是被谁杀死的?

A:外科医生的小孩,因为他死后是被分尸的,外科医生经过改造让自己的孩子”复活“,最终忍受不了的妻子,把孩子杀掉,还和自己丈夫殉情了。所以当时看见的小孩会是一个怪异的样子出现,因为他父亲把他改造过了。


10

Q:为什么灵媒出现推算的时候,发现泰勒站在她身后会害怕并且十分紧张,后面康斯坦斯会说:“灵媒不能直接面对鬼魂施法”,而当时瓦奥莱特(屋主的女儿)已经死了,却能当灵媒知道了,还要在她的面施法。

A:其实当时灵媒也没有怎么施法,后面她说的那个烧掉鬼身上最珍贵的东西,能让他消失的故事,也是无效的。而且灵媒主要是反感泰勒,她知道泰勒做过一些事,所以不喜欢他,才会害怕和紧张。


11

Q:最后帮忙薇薇安接生的两个护士是怎么来的?

A:帮忙接生的有个鬼是第一任屋主,是个外科医生,而另外2个护士也是死在这件屋主里面的鬼,当时被人装受伤求救进去把他们杀害,甚至到后面还有人想模仿这个杀手的手法去杀现任屋主。


12

Q:为什么女仆可以换模样,不是死后是什么样子就什么样子的吗?

A:导演是想给我们灌输严格I概念,男人看到他是年轻的美女(她死前就是因为勾引屋主而被杀),女人看到她就是丑陋的女仆。象征着,人性的丑陋。


13

Q:为什么那个智障的女孩老是跑去屋主家,并且吓他们说:“你会死在那里。”说一些乱七八糟的话,让人不能理解,而有时候有很正常。

A:因为智障的女孩原本就是住在那里,她的哥哥和弟弟都死在那里,所以你会听到她说她好多朋友在里面玩。既然你都说他智障了智障,那你能要一个智障人士很正常的说话吗?


14

Q:那个被活烧伤脸的男主角是何人,感觉他有没有都可以一样,几乎是一个没用的角色。

A:被烧伤脸的男人是康斯坦斯的追求者,拉里也是鬼楼曾经的屋主,因为爱上她所以抛弃了他的妻女,导致他妻女自焚而死。拉里算是一个穿针引线的人物,没有他,康斯坦斯的小儿子(阁楼上的鬼)不会死;没有他,男主角本不会杀死自己的小三,男主角就不会死;没有,康斯坦斯的小男友死去的尸体就没人处理,她就要坐牢。故事就木有了,是不是。


15

Q:为什么拉里要杀掉海登(本的小三)?

A:因为女仆想诱导男主角去挖她的尸体,好让杀死她的凶手康斯坦斯坐牢。被康斯坦斯发现后,叫自己的爱慕者去制造点麻烦,所以他杀死了本的小三,如果你记忆不错的话,应该记得在拉里挖开的洞去埋小三时,下面还有一具尸体,那就是女仆的(当时女仆就是窗口那里看着,默默的流泪)。并且,最后拉里诱导了本去建一个凉亭盖住那个地方,免得让人发现尸体。


16

Q:黑胶人是谁,还有女邻居(康斯坦斯)身边的小男人是属于什么关系?

A:黑胶人就是泰勒,康斯坦斯的小男人就是她包养的小三。


17

Q:为什么女邻居康斯坦斯杀死两个人,最终出现了只有一个鬼,而且为什么她杀人可以不坐牢?

A:因为她把丈夫的尸体切碎喂狗了,她之前就提过一起她家养狗的。至于为什么没坐牢是因为警察找不到证据,后面剧情就已经开始圆了,按国外的法规是只要没找到致命的证据和没人指控她,就不能被关,她就谎称了自己的丈夫和女仆私奔到哪的地方了。


18

Q:为什么泰勒帮忙吓唬房主的女儿的同学时会出现怪脸?

A:有两个解释,一是他本来就是鬼,鬼吓人嘛,变什么样都可以。另外一个就是,有可能是外科医生的改造小孩。


19

Q:为什么本死的时候,他的妻子和女儿都没出来救他?

A:唯一的解释是剧情需要,其实想想即便出来了也不是他们的对手,因为帮手的人还有当时模仿前几任楼主被杀的凶手,所以寡不敌众。


20

Q:微微安生的两个孩子,为什么康斯坦斯就知道哪个是他孙子?

A:因为营养被鬼孩子给吸走了,另外一个属于本的孩子出来没多久就死了,后面微微安在地下室听到死去的孩子的哭声。


21

Q:为什么在万圣节那天死去的同学去找泰勒,问他为什么杀死他们,泰勒一直不回答,他应该知道了自己已经死去的了,为什么好像什么都不记得一样?

A:我对这个问题也有点疑问,可能是他想在自己女友面前装傻。


22

Q:为什么曾经有几个鬼出现的时候他们都没有怀疑过,包括:外科医生的妻子、那对同性恋、小三海登? 

A:外科医生的妻子出现的时候,刚巧遇到男女主角吵架要卖房子,所以把她看出看楼的。那对同性恋以为他们是装修师,所以让他们进来了。至于小三,男主角一直以为她和拉里(烧伤脸的男人)穿通骗他钱的。


23

Q:为什么男女主角对于女仆的问题没有继续讨论?比如:为什么要找个这么漂亮的女的……

A:确实男女主角在搬家的时候就已经有点矛盾,对方都不理会彼此,男主角害怕因为这件事又触到他老婆,所以简单的问了一下,以为妻子没在意这个所以就瞥过了这话题。


24

Q:黑胶衣明明已经被本丢到房子外面的垃圾桶了,以鬼只能在房子内活动的原则,他不应该拿得回来穿的。

A:不知道你还记得当时本想带他女儿去医院看他妻子的片段么,那时候其实他女儿已经出到屋子(院子)外面,在马路上,她能觉不适,但并不会马上就消失,可能是我们不太理解”洋鬼子“对鬼的定义吧,我觉得应该还是可以在周围稍微活动一下。因为我了解过一些文章,也对国外的鬼的说法,比如死掉了的会忘记前世是怎么死的说法,定义有点和我们理解的不同。


25

Q:为什么本的女儿死掉了,甚至长虫子了都没发现,而且他工作不是就在鬼楼里吗?

A:一、那个时候和老婆吵离婚,分居中。二、后面来到的时候,他女儿以鬼魂的形式出现。 三、他的老婆进入精神医院后,他一直没时间去处理。直到听说自己的女儿没有去上课,才发现。美国的管理制度比较松懈,不会像中国父母那样整天盯着孩子看,而且男人本没有女人细心。


26

Q:太费脑力,导演安排得很悬疑,究竟谁才是鬼谁才是人呀?

A:你看的时候只需知道,你以为是人的几乎都是鬼,你以为是鬼的就是人。因为一旦剧透,就没有意思了。

 

27

Q:泰勒的妹妹,那个智障女孩的年龄为什么没变化,都已经30多岁了看起来跟孩子一样?

A:编剧把他定位患有唐氏综合症的病人,不懂的请百度,这个不解释。而且像林志颖了也都30多了还不是和20多的差不多,其实这都是看人的,有些人不显老,但不能代表不存在。


 

《夜》:李碧华笔下的魍魉魑魅

$
0
0

最早接触到李碧华的作品的时候应该算是陈凯歌的《霸王别姬》,却因为《胭脂扣》而去真正了解这个带着情感去创作的才女。读她的书可以让你体会到一种不疯魔不成活的爱,以至于从影视作品中看到爱情时会像《青蛇》一样去质疑爱情的本质,甚至让自己对现实的情爱观念有所改变。对于李碧华笔下的情充满了浪漫、激越、凄艳的色调,无论放在哪个时代,都像名言警句般提醒着世人。

 

对于写情来说,似乎所有人都已经习惯了李碧华笔尖下的犀利情感,殊不知,对于写鬼写事,其实她也完全把持得住。作为恐怖作品代表的《夜》系列,便是其中较为突出的代表。电影《迷离夜》便是选自其中的3个故事进行改编,分别以3个不同的导演来指导每一个故事。而同期的另外一部《奇幻夜》也是如此,不过大同小异的是,即使导演风格再是不同,最终拍出的效果也始终逃不出李碧华的个人风格……


《迷离夜》




赃财》导演:任达华


这个完全由任达华自导自演的故事,确实算是港片中少有的恐怖片风格,可以说的上是一部地地道道的恐怖港片。任达华大舌头的颠覆演出,加上诡异的镜头搭配,再加上恰到好处的音乐几乎把这个故事的高潮一次又一次的推到顶点。故事以一个落魄的无业游民为了生活而最终走上偷盗骨灰盒来索去钱财来引出片中的名言:“人和鬼都在找一个归宿”,讽刺出赤裸裸的现实社会现象人吃人的本质,再加上看似毫无意义的林雪饰演的鬼一直吃东西的镜头,把最终隐喻推动得毫无痕迹,影片开始的几段敲门的镜头,更是将归宿暗示出来,以人和鬼的竞争作为最终的结束,确实是一个聪明的编写,作为导演的任达华也算是本片的亮点了。

 

放手》导演:李志毅 

 

或许由于第一个故事确实过于惊悚,第二个承接的故事相对来说比较平淡。对于这种安排来说,也算是剧烈运动后的短暂休息。由梁家辉陈慧琳来逗乐,把一个原本严肃的故事,说的风轻云淡,甚至在最关键的时候用一种沟通把原本要害人的鬼给”解决“,故事讲述的是一名女学生爱上老师的故事,最终以怀孕后被抛弃而去自杀,变成鬼后的她,决定去把老师的妻子的胎儿给弄掉。梁家辉饰演的男主角是一个拥有阴阳眼的音乐驱魔师,因为机缘巧合之下而和另外一名驱鬼师(陈慧琳)把女鬼解决。

 

《惊蛰》导演:陈果

 

陈果把故事拍得很巧妙的是在最后一幕女鬼打小人时,不断闪回的去用一段平行线的手法去把原本交集过的人结合起来。当镜头特写女鬼时那表情的时候,突然让人想起倩女幽魂时的灵动,而悲伤的眼神却能感到一丝的悲哀。其中最精彩的无疑是邵音音最后那段对白,这也是陈果把精髓拍出来,正如李碧华的文字一样具有说服力。善恶到头终有报,打小人者,人亦打之,最终谁会身受其害?或许,血债一定要血偿,但报仇后,只剩一片空虚。

 


《奇幻夜》



《枕妖》导演:陈嘉上


恐怖片其实并不是需要出现狰狞的鬼面孔来吓人而造势,很多好的恐怖片其实用平淡的表达去说故事,也能造成一种心灵深处的恐惧层面。《枕妖》在原有的基础上确实是更有剧情化,特别是几段激情戏。在一个扎实的故事情节里,其实不需要过多的造势就能营造出一种未知的恐怖,可偏偏却因为导演得不够全面,导致了好几段戏衔都接不上,总是用白场过渡而把这恐怖给彻底的淡化了。作为主演的陈法拉可谓是可圈可点,虽然是TVB后起之秀,可是在某次场面上来说还是诠释得不够好,期间的感情戏的酝酿虽然小露才华,但内心戏还是需要磨练才能撑得起场面的。如果以李碧华的寓意:“永远躲在梦里,自欺欺人,就不用面对现实中的爱恨忧伤”来说,还是不够火候。

 

《迷藏》导演:刘国昌


这个故事出彩的地方在于天师抓鬼的一个桥段,跳出原有单纯的笔仙游戏,无疑于和最后李碧华的主题互相贴合。用一句简单的对白:“我想做人……”几乎把整个电影推向高潮。而这游戏本身的规则是只有一个,天师和鬼各只有一个,其他都是人,最终天师如果找到了鬼就算赢了,反之就输了。就如故事结尾的那句话话:“当你玩捉鬼游戏时,其实已把鬼引出来捉你。”

 

《黑伞》导演:泰迪罗宾

 


泰迪罗宾确实是个好演员,在接受阔别舞台十几年而为《打擂台》出场的时候就,就发现这部低成本制作的精良于奇迹,足以证明一个演员的本事。《黑伞》前面的表演虽说平淡,却在最后的结尾逆转了结局,也算是给观众一个交代。泰迪罗宾玩了血腥也算有一把好手,日式的恐怖情节加上cult镜头,就足以刺激人们的视觉感官.只是难免看仔细时,会觉得场面有点劣质、道具过假,其他的细节部分的处理却还是相当有意思的,开头前几分钟女主角的内心独白就是最好的列子。 


几个不同性质的故事结合起来,能看出风格的不一致,却在能使最终的效果让人满意。其实,无论怎么改,对于鬼魅以及情爱都能看的出李碧华在文字上的造诣,即使被剧本改编过,也能保持同类作品的情感,不输原著。作为一直对人文关怀的李碧华来说,《夜》系列其实也是针对着这个社会,因此就算她写的是鬼,也能看出鬼和人的区别其实是一样的。《黑伞》里泰迪罗宾饰演的林伯就感慨过这么一句话:“哎,这个地方人鬼难分,做好人真是难啊。”

 

【美剧】《铁窗红颜》橘子女孩的那点事儿

$
0
0

 

《铁窗红颜》是根据Piper Kerman的自传小说改编,由Netflix原创制作,作为一部原创的电视剧,主体情节并不是一味的按部就班小说的情景,势必要强化的关系冲突都是会比原有的基础上更加多一些。这部Netflix的新剧,在第一集播出的时候便已经传出要续订第二季的消息,不难看出其剧本的强硬。

 

负责打造此剧的制作人曾经打造过《单身毒妈》,当然如出一辙的不仅仅是剧情上的励志,尺度上也有很多相互的地方,因此以Netflix的网络方式你可以在看到收费电视一样的画面:裸露、暴力、脏话……当然,如果仅仅是靠这些是完全不能够在内涵上更近一步,《铁窗红颜》的独特之处就是台词里的黑色幽默,用女性视角来诠释故事,咄咄逼人的对白,几乎“讽刺”整个剧情。单以片名中的:“Orange Is the New Black”,就已经意味深长了。

 

既然如此,讽刺的意味就不得不拿HBO经典的剧集《监狱风云》(oz)来对比,即使在剧中也反复几次提过这并不是OZ,但是多多少少会让观众觉得该剧是在想OZ取经。其实《铁窗红颜》远没有OZ那么残酷,很多情节都是在营造温情的效果。包括导演的掌镜以及安排上,都能看的出来其中的不同之处。只是致敬之意,细心之人都会觉得在剧情的安排上,会有雷同的嫌疑。

 

 

 

故事主要描述主人公Piper Chapman十年前大学毕业后结识了国际贩毒组织成员Alex,与她保持了一段时间的亲密关系。后来两人分了手,Piper与一个好男人订了婚,从此过上看似完美的生活——直到有一天警察出现在她面前。Alex向警方供述Piper曾替她洗黑钱,因此Piper必须进入一家联邦女子监狱服刑一年(15个月)。 故事从女主角入手,然后迁出主线,把女主角在监狱里遇到的每个人背后故事一一述说,以一种闪回的方式来解释了故事的来龙去脉,以及那些进到监狱的人究竟是因为什么事而来到这里……

 

按Netflix的惯例,第一集的导演当然是请了一些知名的明星(《纸牌屋》邀请了大卫·芬奇,《铁杉树丛》伊莱·罗斯),来指导,朱迪·福斯特便是其中之一。至于其中的好处,自然就不用解释过多了,因为此举Netflix不仅能吸引媒体的注意,而且还能帮他大势宣传不说,顺便也帮自己的网站拉拢一些“人流量”。

 

 

而这部剧的宣传重点其实很容易就看的出来,主打的群众被定义为女性观众,或者用LES(Lesbian)来形容更为贴切些。剧中的女性监狱其实就象征女性的群体,利用他们同性的关系,来突出暗示的隐喻。女主角在剧中重遇到当时为对方贩毒的女毒贩就足以证明,这彼此间的同性之爱。也因为在监狱这个密闭空间下,不能接触外面为剧本创造了更好的条件。再加上出现的变性人,黑人于白人之间的待遇,我们不难理解为,这其中想表达的内容,都是要对女性的的权力给予认同,以及对人权的公平发声。

 

从概念上无疑不是在打着人权阶级的旗号去赢取口碑,因此在评价上,确实收获了不少的好评。如果是以一个传统的美剧来评价,内容还是相对平淡了些,故事有一种婉婉道来的感觉,并不是能一下子吸引到观众的眼球。要不是一下子出完一季,或许看起来会比较单调乏味。可偏偏,对于Netflix来说,播放方式和节奏只能用一个成语来诠释:一拍即合。

 

可以肯定是Netflix又打出一副好牌,在名利双收的时候,推出了这部带着励志色彩的现象级剧集,无疑又把自身的高度给提升。没有过多的花俏,只是简单的反应出一个女子监狱那点事,至于能挖出多少,就只有期待主创人员的经验了。

 

 

【德普style】百变怪咖的蜕变

$
0
0

说起约翰尼·德普很多人第一印象就联想起了《加勒比海盗》里的海盗船长,这也证明了这一个形象的成功,势必会让人记忆深刻。不可否认的是德普叔的风格之多变,不仅是造型,也在形象上改变很大,正所谓我之前称其为叔,就是因为早年的正太已经“面目全非”,完完全全让人无法想象的地步。可难以否认的是,也正是这样让我们记住了他百变的造型,接受不一样的他,这便是约翰尼·德普。

 

 

 

正太(1983-1993)


代表作:《龙虎少年队》,《剪刀手爱德华》,《不一样的天空》

 

很早以前刚刚出道的约翰尼·德普就是因为帅气的外表而因此成名,虽然那个时候年轻得带着一点痞气,不过也是靠演技而一而再再而三的接下几部比较令人熟悉的作品,也算是对他的演技的肯定。也正是那段时间因《剪刀手爱德华》和波顿的接触,让他以后的星路变得百变起来。

 

 

 

怪咖青年(1994-2005)


代表作:《第九道门》、《断头谷》、《浪荡子》、《加勒比海盗》、《查理与巧克力工厂》

 

记过10几年在演艺圈里的磨练,也让这个正太变了样,他长起了胡子和留长了头发,早已不是以前的那个稚嫩的少年了。这些年,也是他接戏最多的一段时间,题材的幅度以及改变,很多早就不属于他原有风格。1999年的《第九道门》中被各种被折腾,也让原本波兰斯基并不认为德普是科索的最佳扮演者(因为角色的年龄是40岁,他想找一个更老的演员出演这一角色)。但是德普坚持要演,而且非常想和他合作,所以波兰斯基也就接受了。以及同年的《断头谷》中的颠覆演出,也成功的让德普与波顿之间的关系更加的密切,用波顿的话来说:“我喜欢德普是因为他愿意尝试任何角色,而且从来不怕自毁形象。”(片子原本是主角并不是德普,而是德普后面争取来的)。这正是因为这样,以至于在很多年后在拍《爱丽丝梦游仙境》时,德普会说:“哪怕波顿让我演爱丽丝, 我也会欣然接受……”之后的一些作品,无疑在造型上就开始改变了,不知道接受了不至于形象的风格,还是开始挑战不同的角色,从《浪荡子》到《加勒比海盗》几乎很难找到形象一致的角色,海盗船长更是成为他的标志,让不少人开始真正的去了解他。

 

 

 

百变大叔(2006—至今)


代表作:《理发师陶德》、《爱丽丝梦游仙境》、《黑影》、《独行侠》

 

似乎也因为年龄的问题,相对来说这些年接的戏少了许多,与他合作最多的还是好基友的波顿。可是依旧保持的百变的造型,也许就是好友兼名师的波顿的支持,这种维护着这种形象。07年的《理发师陶德》让他得了一个金球奖算是给他的鼓励,之后拍的好些电影都票房不错。《爱丽丝梦游仙境》的疯帽子形象神经式的演出,也为这原本单调的剧情加深不少戏份。《黑影》的哥特式风情,也让我们知道一个不一样的吸血鬼。而作为今年的新作品《独行侠》,更是表示期待。

 

(下一页) 

我心中的德普style TOP.10


 

 

TOP.10

《独行侠》(2013)

关键词:大鸟

造型指数:★★★★★

 

 

TOP.09

《不一样的天空》(1993)

关键词:正太

造型指数:★★★

 

 

TOP.08

《浪荡子》(2004)

关键词:绅士

造型指数:★★★★ 

 

 

TOP.07

《断头谷》

关键词:眼镜

造型指数:★★★★★

 

TOP.06

《剪刀手爱德华》(1990)

关键词:呆萌

造型指数:★★★★★

 

 

TOP.05

《公众之敌》(2009)

关键词:稳重

造型指数:★★★★

 

 

TOP.04

《查理与巧克力工厂》(2005)

关键词:哥特

造型指数:★★★★ 

 

 

TOP.03

《理发师陶德》(2007)

关键词:颓废

造型指数:★★★★★ 

 

 

TOP.02

《爱丽丝梦游仙境》(2010)

关键词:神经质

造型指数:★★★★★

 

 

TOP.01

《加勒比海盗》(2003)

关键词:疯癫

造型指数:★★★★★ 

 

 


《未来青年》:We're called Tomorrow People.

$
0
0


科幻幻想题材一直是青少年群体致命的诱惑,从《绿箭侠》、《吸血鬼始祖》、《地球百子》等,这几部CW新开发的剧集,不难看出他们的目的。《未来青年》改自英国同名剧集,似乎在《复仇者联盟》成功之后,又一次刮起了超能风,英明的CW当然不会错过这个机会,因此我们看到一个综合体超能剧集:《X战警》+《心灵传输者》+《复仇者联盟》的肥皂剧。之所以这么说,不仅是因为剧情还有主题上互相有关系,仅仅是在安排上都容易把彼此互相比较。

 

首次当挑大梁的男主角是《绿箭侠》斯蒂芬·阿梅尔的堂弟罗比·阿梅尔,如果看过《复仇》和《恶魔岛》的人应该会有所记忆,虽然在里面的戏份不多,但是也为他之后的演戏增加一点历练。


反派由《邪恶力量》的路西法的扮演者马克·佩雷格里诺来掌控,从《邪恶力量》进入人们视野的他,绝对不会太过陌生,《邪恶力量》的反派演绎也让他的事业高峰再添一笔。


而在男配角方面,卢克·米切尔也算是个偶像派的,作为主打的三角恋关系肯定少不了他发挥的空间。另外一个是艾伦·余的出现,也算是其中一个惊喜,从《后窗惊魂》成名后一直在电影圈充当男配,现在进军电视圈也算是一个新开始。


 

故事是从一群超能者与人类的战争引起故事开端,超能者代表着人类历史上又一次进化飞跃,他们是天生具有超自然力量的一代人,被世人称作——“未来青年”。这个以超能电影《X战警》的宗旨来概括起整个主线的脉络,几乎一语道破其中的故事性。在关键词“进化”2字就可以看的出来,此剧在向前辈取经。

 

当然,作为超能者,他们都拥有一些特殊的本领,因为基因产生变异而进化出三种超能力:传心术、远距瞬移术和隔空取物术,而最基础的超能力,便是远距瞬移术。这个和《心灵传输者》一样特效的技能,单集特效之多也超越了CW的其他剧集(如《绿箭侠》、《吸血鬼日记》和《邪恶力量》),在视觉效果上也成为了本剧最佳的看点。与其他超能者不同的是,拥有主角光环的男主角是其中的超级进化者,除了自带的几个特殊技能之外,还拥有一个时间凝结的超能力,也为日后身世之谜埋下支线,方便铺路。


除此之外,他们错乱复杂的关系,也将是他们发展的主要框架,仅此我们不难看出他为我们抛下几个疑问:男主角的父亲去了哪了,是生是死?身为他的叔叔兼敌人的奥卓特工又是如何走上这条道路的?男主角和女主角还有男2的三角关系的发展,作为间谍的他又该如何平衡两者的关系……这些肥皂的元素几乎都是CW独有的风格,对他们而言,更加方便改造以及改写。


可以说的上这是一部不疼不痒的剧集,保守的剧情模式加上科幻幻想题材,俊男美女的搭配作为调剂,这是CW最大的特点。虽然在演员方面均启用了新人,有剧本的基础,可依旧考验编剧能力和策划。《未来青年》在定位上无疑可以帮助拉到一定的收视群体,只是需要保持,毕竟不是每部剧集都可以达到长寿的命运。


 

【我评超人】“超人”神一般的代名词

$
0
0

      对于中国观众来说,超人是国人接触最早的一个超能英雄。他的标志以及形象从他身着披风,梳着油头,把内裤外穿的模样,被广大观众想起,可以说“超人”已横跨了中国从40后至80后整整五代观众群。无论是新超人,还是旧超人,无疑都在考验这演员的气质和外表。

  

超人在第一部电影拍摄出来的时候,就已经被规定成一个成熟、强壮、英俊的救世主。这个脸部轮廓近乎完美,身材高大、胸肌高耸的形象,似乎都让饰演超人的人选造出一定的困难。这个既要体现男性力量感,也迎合了现代观众对男性的审美需求的标准,似乎是一条难以跨越的鸿鹄,挑战着每个演员。

 


《超人1-3》系列(1978年-1983年)


 

 这是国内第一部在80年代好莱坞进口的特效大片,饰演超能英雄的第一任超人的扮演者是克里斯托弗·里夫,这个原本名不见经传的演员成为当时小有名气的一个明星。这个速度比子弹更快,力大与千钧,气盖过山河,正义的象征,永远维护着世界和平的超人,一举成名之后,他形象也成为了人们的关注。同样参演电影的马龙·白兰度也饰演了超人的父亲一角,也成为了电影画龙点睛之处。


故事的情节虽然平淡的按照传统的叙述方法来去讲,不过超人克拉克与路易丝之间的感情的表达确实很到位,即使是现在始终都记得那段空中飞行时的镜头。

 

1995年里夫因为堕马事故瘫痪,此后一直靠轮椅四处行动。虽然拍摄的电影并不多,可是身残志不残的他坚持了下去,也正因为这事《超人》系列停止了拍摄。于2004年10月10日这位最初的超人不幸的离世,永远了告别了我们,享年52岁。


 

《女超人》(1984年)


 

 

当很多人认为超人都是硬汉的时候,殊不知在1984年继《超人》之后获得巨大成功,创下了科幻片奇迹的影片。制片商亚力山大等人为了与男超人抗争,出巨资,请出珍纳特·肖沃克,并从数万名应选女郎中选中海伦·斯莱特扮演女主角拍摄一部《女超人》。

 

这部从编排以及人物塑造上来说都按部就班的超能电影,其实在当时并未受到过多的口碑,仅从奖项上收获了2项金酸梅奖就可以看出,这部电影并未达到观众的期望值。反倒是化身高中女生的一袭墨绿色制服装的女超人海伦·斯莱特,让人一下子就认定这就是自己心目中的“女神”。



《露易丝和克拉克:超人新冒险》(1993年)——电视剧




这是由ABC电视台制作的一部电视剧,似乎也为在冷却期的《超人》(1978-1984年之后因为超人的扮演者的事情,找不到接班人而导致停滞了电影的制作),而做出一个以电视为基础的版本来继续做宣传。

 

与原本的美式英雄主义不同的是,《露易丝和克拉克:超人新冒险》展现了“超人”作为人的真实情感与谈吐举止,再加上当时较为新颖的拍摄手法和科幻元素,一经播出便俘虏了一大批年轻观众,只不过他比原本的英雄旋律对比,更加注重人物的心理刻画以及情感的描述。也让国内观众从此记住了两个外国名字:露易丝、克拉克……



《超人前传》(2001年)——电视剧


 


     对于超人这系列不断的改革一直都是华纳想尽办法要达到的,于是2001年CW华纳和CW制作这部关于克拉克在没成为超人之前的故事,利用这个蓝本去默默的推广着超人。这部剧集的受欢迎程度几乎算得上是当时数一数二的剧集,续订了10季的集数可以看的出美国人民对他的喜爱。


当中当然不仅仅是讲述超人克拉克的故事,还有很多是其他异能者的故事。DC很多知名的英雄也被加入其中,组成一个强大的后盾来吸引观众。特别是阔别多年后,新超人的再次出现,确实也拉回了一些观众,没有电影那么大制作,却依旧靠着人物来称起故事,可以算得上不错的开端。值得一提的是克里斯托弗·里夫也曾经客串过2集,不知道有多少人注意到了这个细节。



 《超人归来》(2006年)



     IMAX 3D版《超人归来》从上映以来就备受关注,无论是男主角的选角方面还是在视觉方面,都是下了血本的制作。首先,这是DC重启超人系列的首部作品,从特效上来,无疑是下了血本的。第二方面在选角上,英俊帅气的新超人布兰登·罗斯从刚刚电影没上映之前就被炒得沸沸扬扬,无论是样貌还是身材,都可以说的上是超人继承者中最帅气的一个。作为超人的回归,更是邀请了奥斯卡影帝凯文·史派西来颠覆性饰演反派莱克斯·卢梭,这个超人的死对头曾经差点把超人杀掉,而在漫画里显得比较突出的代表性人物作为主要故事核心。


     虽然这部片子上映后就饱受争议,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我们能看的出DC和制片方都对这部回归之作下了苦心,只是剧情的薄弱依旧是硬伤的电影,始终难合众口,粉丝们也不会买账,当然最终也以血本无归(投资了2.7亿,全球票房才3.9亿)来收场。也因为这部电影的失败,之后的超人被再次更换,继续重启一个新的超人系列。



《超人:钢铁之躯》(2013)


 

     经过7年的等待,这部经典的电影再次大换血,不仅在选角方面,就连我们最熟悉的身着红色披风,内裤外穿的形象都完全的改掉,以一个全新的方式打造了一个新的超人——亨利·卡维尔。这个硬汉形象的超人,在面临这新的挑战和对经典的对抗,无疑是一个巨大的难度。


     从死对头《复仇者联盟》的崛起,似乎就应征要打赢一场漂亮的战时,华谊更是动用了曾经打造《蝙蝠侠》系列的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和编剧大卫·S·高耶来亲手操刀剧本大纲,《守望者》的导演扎克·施奈德来指导。这仅仅是幕后的团队就已经让人惊呼,可谓是重本后的华丽制作。必须承认,关于“超人”的一切都是最难做的设计,想要重塑一个造型已经完全深入人心的角色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这次超人的新造型在创新上动用了科幻感强的纤维造型暗示外星生命体的克拉克,只是当时外穿的红内裤就被彻彻底底的变没了。甚至有一些注意的比较细节化的人还会发现,原本的“S型”LOGO也变样了,根据这个立体效果极强的衣服,变得更加科技感。我们不难看出其用意,或许,只有这样才能证明他们重启之后的决心,提醒着自己的改变。


     也经过上次的失败吸取的教训,故事重于特效。仅仅从开头的半个小时几乎都看不到什么大的特效场面,因此也避免了一个科幻片都有犯的错误。除了玩弄了观众的智力之外,剪辑方面跟是用了一些闪回,倒叙的手法来避免开传统的好莱坞式套路,让电影更上档次。比较让人满意地方不仅在剧情上,细节上的一些安排应该也让不少DC的粉丝满意,期间透露出的各种彩蛋,算是本片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看点。非线性叙事方式中对于养父母形象的刻画,更是让超人的情感区别于原有的仅仅是恋爱的美式英雄旋律,并且让观众从一个新的层次去了解“新超人”,一个与众不同的superman。

 


 

【演技】那些甘愿自毁形象的明星(男神篇)

$
0
0


明星常常为了突破自己,而甘愿作出一些自毁形象的事情,这是身为演员的自我修养。有些会选择改变造型,有些可以甚至可以减肥或者增重。无论哪种方法,其实都是在挑战自己的表演底线。演技的东西,不仅仅是靠表情还有肢体动作的协调,在很多方面上为了能显示出他专业的部分,“毁容”是明星们的惯用招式。

 

这种自毁形象的表演,对于观众的冲击效果来说是最直白的。他不需要言语和表情,就连一个普通的肢体动作,只合理的搭配起来都能显得格外的与众不同。这种需要投入全身心的表演的方法,不仅考验着演员的忍耐,更多的是为了艺术的现身而做出的努力。

 

 

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

代表作:全蚀狂爱》、《泰坦尼克号》

颠覆之作:《纽约黑帮》、《血钻》、《被解救的姜戈》

 

(左)全蚀狂爱》、(右)《纽约黑帮》

 

1993年凭借一部《不一样的天空》提名奥斯卡,片中饰演的弱智孩童虽然显得简单而浮夸,但却凭借的淳朴的演技而让广大观众认识他。从这之后连续接拍的《全蚀狂爱《泰坦尼克号》无疑不让人惊喜,他英俊帅气的面孔让他成名,也让他饱受争议。偶像的光芒让他得到不少的邀约,可这些都是莱昂所不想得到的,他希望自己可以成为像杰克·尼科尔森那样的实力派演员,而不是靠脸吃饭的偶像小生,他不希望自己的实力因为自己的外表而总是得不到认可,于是《泰坦尼克号》之后他拒绝了大把大把可以充当少女心目中大英雄的角色(其中包括著名的蜘蛛侠)而接拍了小成本制作的文艺片《海滩》。遗憾的是这部文艺片并不适合大众的审美胃口,公映后效果很失败,它带来的一系列麻烦,直把小李拖入了困苦的窘境。

 

2002年后一个偶然的机会接拍了马丁·斯科塞斯的电影《纽约黑帮》后,便一发不可收拾……在《纽约黑帮》中,小李终于不再是身板纤细的奶油小生,为了让打斗戏看上去有真实感他帮自己练得更壮了,即使在老戏骨丹尼尔·戴·刘易斯面前都毫不逊色。

 

经过首次的转型成功,他与老马的合作和关系更加的密切,2004年和马丁·斯科塞斯合作的《飞行家》更为莱昂迎来一个金球影帝和奥斯卡提名2006年的《无间道风云》和《血钻》给他带来了一个金球奖最佳男主角的双提名,他也是历史上首个获得最佳男主角双提名的演员,同时在次年奥斯卡上凭借与詹妮弗·康纳利合作的《血钻》获得最佳男主角提名。从此,公众对莱昂的印象全面改观,无论他是个王子、胖子、骗子还是疯子,人们都会为他的付出而感动……昔日的那个英俊少年,已经是现在的魅力大叔了。

 

 

罗素·克劳

代表作:《无法无天》、《时空悍将》

颠覆之作:《角斗士》、《美丽心灵》


(左)《时空悍将》、(右)《角斗士》


凭借着2000年一部《角斗士》登上了其事业的高峰,夺得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一举成名。这个成熟稳重的大叔,便深受大家的喜爱。他年轻时满脸欢乐与满足,成熟后稳重又性感,1990年他在澳大利亚拍摄了电影处女作《血誓》后,英俊的样貌就被人们所喜欢,而此时的他,已经28岁。出道较晚的他并没有影响他进入电影圈的决心,1992年,他在颇具争议的影片《无发无天》中十分成功塑造了一个性格多变的墨尔本纳粹光头党虐待狂,引起了国际影坛的关注和认可,也为他得到了人生中第一个男主角(澳大利亚电影学院最佳男演员奖和澳大利亚电影评论界最佳男演员奖)的荣誉。


在饰演过偶像的角色后,彻底的一改形象的他,凭借在库特斯·汉森执导的《洛城机密》中的出色表演,取得了自出道以来最大的成功。此后开始朝着这个方面发展,而《角斗士》、《美丽心灵》等电影的成功,也让这个原本带有偶像气质的明星,成为一个人见人爱的硬汉。

 


克里斯蒂安·贝尔

代表作:《美国精神病人》、《蝙蝠侠》系列(诺兰版)

颠覆之作:《斗士》、《机械师》


(左)《蝙蝠侠》、(右)《机械师》


一部蝙蝠侠将当时演技派实力演员克里斯蒂安,再次推向了观众的视野。可是,贝尔在成为蝙蝠侠前,刚拍完《机械师》的时候。为了那部片中的角色,他减肥57斤,不仅颠覆以往的形象,也用一副瘦骨如柴的摸样示人,电影《机械师》讲述的是关于一名重度失眠症患者的故事,由于他工作的机械公司长期加班高复合运作,再加上操作机械时紧张的心理压力,失去了睡眠的能力,变成了一个无法睡觉的怪人。


从故事的解读来讲,由于主人公的各种压力,使他原本的模样处于一种极其变态的处境,为了让自己的身材更加符合电影的要求,贝尔在接拍的时候,每天只吃一罐金枪鱼和一个苹果,他可说是创造了演员为角色减掉63磅的纪录,这种效果,甚至超过了影片在叙事结构和情节本身带来的震撼,让人对他的印象难以忘怀。而同一时间,在结束了《机械师》的戏份,又再以75公斤的形象重铸体形,接拍了《蝙蝠侠》,饰演男主角布鲁斯·韦恩。在这新增的新肉,在保持原有的体格还把肌肉的线条给锻炼回来,让不少人对此津津乐道,更为贝尔在银幕上的形象增添一笔。 



加里·奥德曼

代表作:《吸血僵尸惊情四百年》、《这个杀手不太冷》

颠覆之作:《哈利波特》、《汉尼拔》、《锅匠,裁缝,士兵,间谍》


(左)《这个杀手不太冷》、(右)《锅匠,裁缝,士兵,间谍》


1992年首次以吸血鬼形象参演了《吸血僵尸惊情四百年》,也让原本本是配角的德古拉成为为人关注的重点。加里·奥德曼的名字似乎就和德古拉一样,被所有人广为流传。


对从影三十多年的加里·奥德曼来说,他塑造过变态杀人犯(《汉尼拔》),也饰演过恶警(《这个杀手不太冷》),他也是永远守护着哈利·波特的小天狼星(《哈利波特》,还在年过半百的时候饰演了一个寂寞的老特工(《锅匠,裁缝,士兵,间谍》),他也是蝙蝠侠的忠实追随者高谭市市长(《蝙蝠侠》)……凭借着病态式的演出,一直在颠覆,从未被超越。

 

让人惊奇的是,加里·奥德曼从影以来几乎都是以配角示人,能称之为男主角的电影几乎用一只手也能数的过来。而他敬业的表演,无疑是像人们证明,一个配角的光芒不是那么容易被掩盖的,而他奉献出的那么多经典形象就是对他的演技的认可和肯定。



罗伯特·德尼罗

代表作:《出租车司机》

颠覆之作:《愤怒的公牛》


(左)《出租车司机》、(右)《愤怒的公牛》


罗伯特·德尼罗是美国著名电影演员和制片人,以其方法演技闻名,曾多次赢得不同的影视奖项,是当今美国影坛最具影响力和最受欢迎的演员之一,被公认为美国演员中演技派的代表人物,称之为戏王之王。


在《愤怒的公牛》上映的4年前,身为“出租车司机”的德尼罗还只是小有肌肉,但是在这段时间里为了接拍《愤怒的公牛》,让自己的身体更加贴合角色,连续增重54斤。变身拳王后,德尼罗的肌肉已经变得清晰可见,而这个锻炼的时间仅仅花了40天而已。用德尼罗的话来说:“我就是不能演假戏,我知道电影是一种假象,也许演员的第一个规定是假装,但我不能这样,我需要处理一个角色的切身体验。”这虽然是他增肥的态度,也是对演戏的态度,这种态度也为了他日后成为戏王之王奠定了稳定的地基。



约翰尼·德普

代表作:《龙虎少年队》、《不一样的天空》

颠覆之作:《剪刀手爱德华》、《加勒比海盗》系列、《理发师陶德》


(左)《不一样的天空》、(右)《理发师陶德》


说起约翰尼·德普很多人第一印象就联想起了《加勒比海盗》里的海盗船长,这也证明了这一个形象的成功,势必会让人记忆深刻。不可否认的是德普叔的风格之多变,不仅是造型,也在形象上改变也很大。他从和波顿合作开始,变一直关注形象的改变,以至于人们都会无意识的给他贴上一个标签——哥特风的代表。


如果德普是千里马,那么波顿就是他的伯乐……用波顿的话来说:“我喜欢德普是因为他愿意尝试任何角色,而且从来不怕自毁形象。”这正是因为这样,以至于在很多年后在拍《爱丽丝梦游仙境》时,德普会说:“哪怕波顿让我演爱丽丝, 我也会欣然接受……”从这言语之间就可以看出,这种亦师亦友的关系足以让德普的散发出光芒。


 

裘德·洛

代表作:《天才雷普利》、《冷山》

颠覆之作:《唐·海明威》


(左)《天才雷普利》、(右)《唐·海明威》


他12岁开始登台表演,16岁辍学后成为专业演员,1994年裘德·洛在《疯狂追缉令》中饰演一名飙车打劫商店寻乐的英国街头少年,打响了自己演艺道路的第一炮。除了一张英俊脸孔与古典气质外,还有他嘴边那抹令人难以忽略的似轻蔑又似压抑的笑意,精彩的演出,也让不少人记住这个大众情人。他选择的电影都属于小成本电影,口味独特,可每次塑造的角色都有所不同。裘德在1997年一共推出4部电影,其中有3部是同志电影,一改以前银幕上一副公子哥式的形象,转而拍摄一些阴暗又富有力度的角色,演技爆棚的他似乎成为颠覆的代名词。在2004年的他又凭借《冷山》入围金球奖最佳男主角和第76届(2004) 奥斯卡奖最佳男主角。


直到《唐·海明威》的一张剧照,人们彻底的对这个偶像明星改观。这部由英国裘德·洛领衔主演的黑色犯罪喜剧,他不仅将自己增肥,其中剧中的造型更是让人抓不到头脑,先是顶着M形发际线去饰演一个黑帮大佬,还扮演者剧中女星艾米莉亚·克拉克(《权力的游戏》)的父亲了。以至于很多粉丝在看见他以这样子示人时都惊呼:长残了!

 

 

华金·菲尼克斯 

代表作:《角斗士》、《与歌同行》

颠覆之作:《大师》


(左)《角斗士》、(右)《大师》


童星出身的华金·菲尼克斯和哥哥瑞弗·菲尼克斯从出道后一直就是好莱坞关注的明星,相对于他哥哥华金·菲尼克斯成名比较不顺,当他成名后哥哥瑞弗正成为好莱坞最炙手可热的新星,他才华横溢,却因为哥哥的光芒而被淹没,或许正是这样一个优秀的哥哥使得杰昆放弃了好莱坞,他的成名不短,却因为一次又一次的事情而淡出演艺圈,93年哥哥因为吸食大麻而逝世,这个沉重的打击也让当时刚刚有所起步的他一度拥有退隐之心

 

从2000年《角斗士》的角色塑造得到肯定后,他接拍一些列电影都是顺风顺水,也让他从悲观中慢慢走出来。从这部得于肯定的电影里不难看出,无论罗素·克劳在《角斗士》中多么耀眼多么光芒四射,你也一样无法忘记影片中那个无能却暴戾的国王。好在五年之后,《与歌同行》为他斩获一个金球奖最佳男主角,这也算是对他的演技的认可。无可厚非的是这个音乐和演技都兼顾的角色让他加分,却始终难逃舆论的压力说他是本色出演。而那之后他都是以一年一部电影去继续这个道路,直到《大师》的出现……


这部由保罗·托马斯·安德森来指导的关于二战后的电影,再次将华金·菲尼克斯推到了顶端。《好莱坞报道者》用了“定义表演生涯的演出”来褒奖华金·菲尼克斯,就足以看出其用意。影片中华金·菲尼克斯一改虎背熊腰的壮汉模样,变成一个耸肩伛偻的退役海军军人。仅仅从造型上就颠覆了以往的形象,更凭借着常年积累的演技出色演绎了这个急躁易怒的“疯子”。这种在死亡中重生,似乎多少让人觉得有些说不出的感觉。而华金·菲尼克斯的自毁,也让演技升华到另外一种境界。

 

 

杰克·吉伦哈尔

代表作:《死亡幻觉》、《断背山》

颠覆之作:《警戒结束》、《宿敌》


(左)《死亡幻觉》、(右)《警戒结束》


杰克·吉伦哈尔早年因英俊的外表,而进入演艺圈。凭借着《十月的天空》、《死亡幻觉》、《后天》等佳作被人熟知,05年出演华人导演李安的同志电影《断背山》,因此片获得78届奥斯卡最佳男配角提名,让杰克·吉伦哈尔名声大振,挑战同性恋角色也让他得到不少好评。


2013年电影《宿敌》中,杰克以胡楂满脸的颓废造型亮相,着一件宽大的西装加上一条失去筋骨的卡其色长裤,看上去形容憔悴,为了留着这个胡子,不仅几个月不修理,还把自己给弄成“犀利哥”的样子去拍摄。《宿敌》改编自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若泽·萨拉马戈的作品《双生子》,杰克扮演的男主角在租来的DVD影碟中居然发现了一名和自己长得一模一样的人,于是他登上了寻找真相的旅程……在片中一人分饰两角,也算是在表演上突破自己,造型也博得眼球。而在之前2012年的时候,为了拍摄《警戒结束》更是为剧情而剃光了头发。这种敬业的表演素质,可谓是为了他演绎事业再塑造一个经典造型。



乔治·克鲁尼

代表作:《十一罗汉》

颠覆之作:《辛瑞那》、《后人》


(左)《十一罗汉》、(右)《辛瑞那》


出身演员世家的乔治·克鲁尼,因为美剧《急症室的故事》一炮而红从此进入好莱坞,成为一线影星的行列。之后转型进入电影圈,拍摄了《十一罗汉》、《完美风暴》等诸多脍炙人口的大片。


身为一个演员,乔治·克鲁尼也曾为《辛瑞那》增肥了32斤,发福后的他不仅没有英俊的样貌,反而挺起了一个大大的啤酒肚,留着一脸的络腮胡,以至于增肥后的克鲁尼行动不便,在电影里本来想表现踹桌子的动作,结果凌空没飞起来,导致动作失误,差点口吐鲜血倒地不起,其后头部和脊椎还为此付出代价做了两次纠正手术。当然,功夫也没白费,因祸得福凭借敬业的精神也让他获得了第63届金球奖和第78届奥斯卡的最佳男配角。2011年再凭借《后人》饰演一个不称职的父亲和丈夫再次颠覆自己的形象,花白的头发和蝺偻的身体也让原本具有气质的外表不再单调,让不少观众感受到一个老态的乔治·克鲁尼的温情。《后人》的出彩演绎,也为他夺得69届金球奖最佳男主角的荣誉。



马克·沃尔伯格

代表作:《不羁夜》、《边缘日记》

颠覆之作:《健男抢钱团》


(左)《不羁夜》、(右)《健男抢钱团》


他做过工人,做过歌手,1992年之后马克开始投身电影业,但直到1997年才因主演了《不羁夜》一炮而红,这部描述美国情色业务的电影,因为马克·沃尔伯格的全裸而引起争议,也正因如此令影评家和观众对他刮目相看。之后也凭借的冷酷的外表参演了不少动作电影,英雄主义的色彩也一直让他受限于其中,难以发挥。


或许对于自己的形象一贯的反复去诠释,2013年接拍迈克尔·贝《健男抢钱团》,把自己的体重锻炼到了212磅(约96公斤)。健男抢钱团》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讲述的是三个健身教练试图策划一桩绑票勒索案的故事,但三人的脑子并不好使,事情也不顺利,绑票案阴差阳错升级为谋杀案。马克·沃尔伯格为了能显现出健身教练的感觉,整整把自己的身材锻炼得成为专业健美比赛的体重,与平时的动作片不同的是肌肉感更明显,就连沃尔伯格都表示说,自己的儿子爱死了影片中的那些大肌肉,而且他也很支持自己的老爹进行的那些颇有些“非人道”的锻炼。只是毕竟是专业演员,所以这也一笑了之了。

 

 

杰瑞德·莱托

代表作:《我所谓的生活》

颠覆之作:《梦之安魂曲》、《第27章》、《达拉斯买家俱乐部


(左)《我所谓的生活》、(右)《第27章》


他是歌手,也是演员,他制作过电影,也当过制片人、摄影师。他是好莱坞历史上第一个成功的电影演员和摇滚乐队兼顾的人,而他为艺术的付出更是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2000年因主演《梦之安魂曲》一举成名,他在电影里饰演一个无法戒掉毒瘾的男主角Harry Goldfarb。为最大程度贴合角色要求,他离开未婚妻卡梅隆·迪亚兹的陪伴,搬到纽约独居。杰瑞德·莱托在进行改造的同时严格的施行减重计划,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减掉28磅的体重。因为不当的减重,曾数度传出在片场晕倒的消息,因祸得福的他,也在不经意间把自己名字在这部限制级教育片里,根深蒂固。


在2007年更以《第27章》彻底改变了体型,仅用2个月的时间增重67磅,这次惊人的体型改变,由于时间周期过短,变化幅度巨大,致使杰瑞德·莱托不幸患上痛风,身体机能大幅下降,免疫系统遭到严重摧毁,然而,这种不要命的表演方式也将他推到风口浪尖上。

 

不过杰瑞德·莱托依旧我行我素,一次又一次的颠覆着人们的想法。2012年接拍《达拉斯买家俱乐部》的时候,再次通过完全断食,仅靠柠檬水和维生素维持生理基本需求的极限方式来迅速改变外形以最大程度接近濒临生命尽头的艾滋病人形象来饰演主人公罗恩·伍德鲁夫。这是一个关于绝症患者努力求生的故事,也是一个关于抗争的故事。而他惊人的敬业付出加上彻底融入角色的精湛演技获得业界和影迷的普遍赞誉,可是他极端的表扬方式,依旧处于争议的边缘。或许,这就是身为演员的自我修养吧。


 

【TOP10】2013年度私人榜单(电视/电影)

$
0
0

年终了,在2013这一年里,虽然总是觉得在看电影,但是却不知不觉中收获了不少。每到了这个时候,其实算是对自己一年来的观影做出整理,把在这期间看到自己喜欢的或者觉得不错的东西分享给大家。无论是佳品也好,冷门资源也罢,其实都是萝卜青菜,各有索爱。比前一年收获较多的东西,就是对电视方面加深了研究,包括了美剧、英剧甚至是一些小国的佳片。每每去看这些东西的时候,感受一些别国与众不同的文化气息时,总是受益良多。所以针对于今年的TOP.10,就多了点另类,多了点包容。或许某些东西对你来说并不是特别突出,但是在某些地方来说他也是有自己的一些特点的。而这次私人的TOP.10被分成了2大部分,一部分是关于电视剧的前十,另一部分则是电影的前十,以示公平。


2013电视类十佳


TOP.10

《美国恐怖故事:女巫团》(美国)

 

理由:美国恐怖故事这系列从第一季开播以来便深的我喜欢,无论是有影后级的人马撑腰,还是实力派演员的魅力,都使我对这系列有种莫名的怜惜。第一季的谋杀屋导演展现的密闭空间+人鬼情未了的戏码无疑是将悬疑片的精髓展露无疑。第二季的疯人院更是玩起来了外星人+道德还有搞起了人权,仅从这几个观念来说,背后的内容就已经算得上是一部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剧集。也正如这样,当第三季开始搞女巫团的时候,却发现这类不算偏门的故事他们并没有把之前的旧作给比下去,输的一塌糊涂。从一开始女巫的魔法就注定展露小成本的制作的底开始暴露,到后面一直故弄玄虚般用鱼眼镜头透视角色,都无法掩盖剧本的弱化。期间玩起那些性爱杀人、截肢复活、3P、牛头人身等蜻蜓点水般的镜头,无疑不是让人吊起胃口。也正是因为如此,忍疼割爱的把他列为榜单底10。


剧情简介:《美国怪谭:女巫团》揭露了美国女巫以及巫术的秘密历史。距离赛林(Salem)的女巫清洗运动已经过去了300年,不过当时逃出来的女巫们正面临着“灭绝”的危机。一股神秘力量正在对她们进行攻击,年轻的女孩们被送到新奥尔良的特殊学校学习如何自我保护。泰莎·法梅加所饰演的Zoe便是新生之一,她内心深处掩藏着一个可怕的秘密。杰西卡·兰格将饰演法力高强的女巫Fiona,在危机时刻回到新奥尔良,决心要保护女巫团,如果谁要是挡她的路,那就只有死路一条了。 


推荐阅读:美国恐怖故事:疯人院,这不仅仅是恐怖片。

 

 

TOP.9

《半泽直树》(日本)


理由:这部被国内网友戏称为:日版《甄嬛传》的日剧,之所以深得我心的原因只有一个:戏谑感十足。看不惯的人往往会因为这神似日漫风格的演技而弃之,当然最初我也是这样。可是直至之后逆天的收视以及口碑,让我不得不重新拾起该剧。而一次又一次的当他扭曲我五官的时候,也证明着这种现实题材在解剖人性观以及价值观的时候,给人一种另类的感觉。当人们看惯了一些励志或者斗争的题材时,日本选择在就社会体系下推出银行职场的电影,这似乎证明着他们眼光的锐利。

 

剧情简介:泡沫经济时期(1992年),背负着悲惨过去的庆应大学毕业生半泽直树如愿进入产业中央银行就职,与同期的近藤直弼、渡真利忍朝着各自心中的目标而努力。看似光鲜的银行家们,在泡沫经济衰退前后身心经历着难以想象的折磨。



TOP.8

《魂归故里》(法国)


理由:我看的法剧远没有法国电影那么多,偶尔有一天在某个知名的字幕组网站上看到这部剧集时,名字就在第一时间吸引了我。就如那诗意的名字一样,《魂归故里》这部法剧的镜头的处理也很美,再附上一个淡淡忧伤的故事,以及庞大的人物基础和错乱复杂的情感,让我把原本属于这个位置的英剧《行尸肉心》给挤了出去。因为他们的题材实在是太像了,同样是讲述一个死去的人复活之后与正常人生活的那段日子,而相对人物关系的处理上,《行尸肉心》远没有《魂归故里》那么讲的细腻以及庞大,对于情感的描述腐国也始终难以逃脱原本观念的枷锁。


剧情简介:根据2004年法国电影《黄泉回归》改编,在一个被巨大水坝俯视的山城里,一天,几个不同年纪,来自不同地方的迷途之人寻找各自回家的路。他们并没有意识到的是:他们已死去多年,却没有变老,也没有人等待他们的归来。他们尝试着回到本应属于自己的生活,渐渐的,他们发现自己并不是唯一 的回归者,他们的回归正对这个世界的秩序造成越来越大的干扰。或者说,这不过是一场更大动荡的序幕? 

 


TOP.7

《性爱大师》(美国)


理由:性爱大师这个名字从一开始翻译出来,就已经觉得这名并不是该剧的初衷。从始至终性爱只是一个研究的话题,很多时候在探讨的时候往往是走马观花式的惊鸿一瞥。我身边有好几个朋友,在这部剧刚刚出来的时候,看见这个翻译名词,都是追着看,而看完之后却出乎意料的说名字让他想入非非了。或许正本是一个严肃的话题,在国内始终像给中小学生讲生理健康的话题是一样,是会让人想歪的,无论这是否是商业用途还是噱头,撇开这一切其真正的含义才是最重要的,所以我毫不犹豫的将这还没播完的新剧给刷选进榜单。


剧情简介:讲述两位性教育研究专家主人公William Masters和Virginia Johnson的故事,他们除了一同对外传授夫妻生活之道,两人之间的关系,也是该剧的一大看点。 

 


TOP.6

《女子监狱》(美国)


理由:Netflix的剧集一直很合我口味,我喜欢那种非传统式的网络营销方法,把一整集直接出完。而这部内容不仅在关爱女性群体中呼吁了人们要观众,也在内容上引人入胜。首先是黑色幽默,还有咄咄逼人的讽刺,无论是片子娱乐性以及观赏性,都是属于大宗化的。与同样是监狱题材的OZ(监狱风云)不同的是,本剧更多的是致敬而不是抄袭。而导演也利用了每个人背后的故事,利用闪回的形式(和JJ的《迷失》闪回点是一样的)去讲述,避免了传统形式剪辑上的平庸。


剧情简介:该剧描述主人公Piper Chapman在大学里结识了毒贩Alex,从此与她保持了很长时间的亲密关系。后来两人分了手,Piper与一个好男人订了婚,从此过上看似完美的生活——直到十年后的一天警察出现在她面前。由于她之前的过错,她必须进入一家联邦女子监狱服刑一年。她在犯罪世界里的经验很少,面对糟糕的新环境有些不知所措。在联邦女子监狱内,她将第一次领略什么是「监狱文化」——这里有敌意,有包容,有眼泪,有欢笑,也有爱。她虽然得到了一群性格坦率的女囚犯。


推荐阅读:《铁窗红颜》橘子女孩的那点事儿



TOP.5

《绝命毒师》(美国)


理由:我对于毒师可以说是又爱又恨,我爱他明明是一个十恶不赦反派也会如此的可爱,我恨他最后的结局以及黑化而觉得残忍。这本是一个虐恋的故事,老白为了癌症而去制毒只为死前给家里留一点积蓄,而老婆以为丈夫变心而出轨……小粉为了爱情而继续触摸老白底线而吸食毒品,老白为了让他回归正轨见死不救,间接杀人导致了他们的关系破裂……我时常想,传统的思维让我知道坏人就是坏的,其实《命毒师》却告诉我们,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而小粉对毒师那种亦师亦友的感觉,总是使这虐人无数的情节中带来一丝温情。


剧情简介:什么是家庭风暴?什么又叫作中年危机?看看沃尔特·哈特维尔·怀特就一目了然.收入微薄的高中化学老师沃尔特·哈特维尔·怀特生活本来就是捉襟见肘,孰料近期更是屋漏偏逢连夜雨,妻子又怀孕了,残疾加轻度弱智的儿子也需要大笔的支出,自己还刚刚被确诊为肺癌晚期,什么倒霉的事情都叫他给碰上了.沃尔特·哈特维尔·怀特决定铤而走险,利用自己的学识研制毒品,然后自产自销.本来已经走入绝境的怀特,此时走向了罪恶的深渊,他的生活是否会得到改善呢?他的亲人能否理解他呢?这个在生活和工作上都不被重视的小人物,此番要犯下大错误,他还有没有退路呢? 



TOP.4

《黑镜》(英国)


理由:英国著名的三集片,从2011年第一季开始就被网友们称之为神剧,当然也凭借着2013年的第二季出现在我的榜单里。其实这一切都是归功于英国的电视台没有分级,并且不属于国家管理,才会使这经得起调侃和戏谑的《黑镜》,一爆而红。当你以为擅长传统的莎翁剧时,他往往也能拿出一些口味独特的片子,让你眼前一惊,《黑镜》就是如此。


剧情简介:《黑镜子》是一部3集的迷你剧,由Charlie Brooker一手打造。每集都是一个独立的故事,不同的演员、不同的故事背景、甚至是不同的现实社会,但都围绕我们当今的生活展开。如果说科技是毒品,它的确也会让人上瘾,那么它带来的副作用是什么?



TOP.3

《纸牌屋》(美国)


理由:《纸牌屋》有大卫·芬奇,也有凯文·史派西;剧情有政治色彩,也有情感纠葛。当他们综合在一起的时候,便是我喜欢的。其实如果是普通的政治题材剧集,并不会是我一如既往的去看的东西。而《纸牌屋》不同的是,他有的东西,在很大程度上是别的政治题材剧集所缺的精彩。就正如史派西一样,我能看着他对着镜头念独白而不感觉到枯燥,也不会因为他的演技而不为所动。或许是看多了肥皂剧,有时候停下来转一下脑子,似乎也是一件值得去做的乐事。


剧情简介:凯文·史派西饰演的角色名叫Francis Underwood,美国国会众议院多数党督导(或称多数党党鞭  the House Majority Whip in the United States Congress)。他是个政治家中的政治家,老练成熟,有令人崇拜的领导范儿,很有魅力,也很无情。他的成功来自于一个事实,他和妻子Claire(罗宾·怀特饰演)将不惜一切代价,爬上权力的顶峰……


 

TOP.2

浴血黑帮(英国)


理由:正如我之前所说的,英国人总能给你颠覆五官的惊喜,每次在赞叹他的节操时,你会被他的认真给气到。《浴血黑帮》是我想也不用多想便就把他列入榜单的一部新作,他的制作在很多方面其实已经超越的一部戏剧所具有东西,成为一部电影。昆丁式电子舞曲的配乐是其中的一个亮点,长镜头和慢镜头的运用是第二个亮点,最后一个亮点就是希里安·墨菲等几个“兄弟”的表演。细节、气氛、剪辑一气呵成,随便一个截图都是一张美图,很难不让这部剧集成为佳作。


剧情简介:Peaky Blinders是从战后伯明翰地区走出的一个传奇黑帮家族,时间要追溯到1919年,家族成员有一大嗜好,就是将剃刀刀片缝进他们帽子的帽檐之间。希里安·墨菲的角色名叫Tommy Shelby,是家族血兄弟的领袖。在那个时代,退伍军人、革命者和罪犯,都在社会底层挣扎生存。而当贝尔法斯特的警方负责人开始介入时,Tommy和他的黑帮势力制造出的恐怖统治开始了倾斜。


 

TOP.1

《权力的游戏》(美国)


理由:从开播以来唯有《权力的游戏》一直是我心中的NO.1,主要是因为自己比较偏向于故事性较强的东西,他有《红楼梦》复杂的人物关系链,刻画起每个人的性格特征都很细腻很有代表性,就正如《水浒传》中的那些一百零八个梁山好汉一样英勇无畏却是铁汉柔情,可惜的是生在乱世,史塔克家族个个都沦为反抗者。即使是《三国演义》里面的刘、关、张这几个也不得不为乱世纷争而一统天下,《权力的游戏》里面就是讲述狼、鹿、龙、狮四个家族的争斗,殊不知《西游记》般的传奇色彩,也使这个魔幻大陆更加惊险神秘,龙女和小龙、尸鬼和巫师们的渐渐展露,更加让这个故事在电视的屏幕上喧声夺人,很难想象《权力的游戏》的原型其实就是国内的四大名著,所以他是当之无愧的。

 

剧情简介:故事发生在一块虚构的大陆——维斯特洛上,剧情主要讲述北境之王Stark家族的领主Eddard Star受国王邀请进入议会,成为国王的右手——首相之后引发的一系列爱恨交织,生离死别的事件。



注:除《魂归故里》之外其他电视均以2013年播出季入选榜单,而《魂归故里》则是由于是2012年底开播直至13年才正常播完,加上字幕组资源更新和翻译的时间,将他列为2013影片。

 



2013年电影类十佳(点击查看:2012年私人TOP.10)



TOP.10

《蓝雨伞之恋》

 

理由:《蓝雨伞之恋》带给我的感动和当年2012奥斯卡最佳短片《纸人》给我的感觉是一样的,同样是一个关于爱情的故事,相对而言皮克斯做的更加简化,甚至不需要用到“人”。最后一段的神秘之水,井盖、路障、邮筒、排水管道一起帮助蓝雨伞的时候,瞬间觉得这个创意是多么有意思的。或许是因为题材相似的原因,2013年的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已经将《蓝雨伞之恋》给排除出去了,但他始终在我印象中是不错的。



TOP.9

《毒战》


理由:杜琪峰北上之作,从很大程度上他的体现,似乎是讨好国内的机制,却不输半点原本的杜式风格。其实在杜琪峰的《毒战》和《盲探》这两部作品的选取时,纠结了很久。两者在我心中的分量评价都不高,却始终因为一些原因深得我喜欢,只是《盲探》更像是为了郑秀文而拍,因此在这榜单上除去。像我之前所说那样,我比较喜欢故事性强的东西,剧本硬更好,但《盲探》只是郑秀文的个人秀,并不能代表一个杜琪峰。



TOP.8

《捉迷藏》


理由:我觉得韩国的这个题材很像彭浩翔在香港拍的一部cult片《维多利亚一号》,只是尺度上有差别,讲的东西其实都是一个样,在这里面深刻的内涵确实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道理。而作为一部悬疑片,棒子在这方面很在行的先丢出一个烟雾弹来混淆视听,以至于之后的反转一波接着一波让人惊喜,气氛的营造甚至剪辑手法上,很直白的解剖了社会上的畸形问题,让他成为一个不可多得的亮点。



TOP.7

《菲利普斯船长》


理由:保罗·格林格拉斯拍出了这部《菲利普斯船长》让我爱恨交加,一是按部就班《颤栗航班93》的模式手持摄影机加伪写实的拍摄手法,前半段大部分都是以旧作的东西去引导。而下半部分为了偏向商业化迎合一些观众而将剧情的冲突更加激化。二是采用的明星大牌的只有汤姆·汉克斯,却又不为自己明星而造势,导致偏小众。好在配角们很不错,索马里海盗的扮演者几乎都蛮抢风头的在开始的时候把汤姆·汉克斯的光芒盖过,而最后也有点刻意般的让被营救前后的船长汤姆·汉克斯来一场独角戏,把高潮定格。



TOP.6

《断线》


理由:其实《断线》和《黑镜》都是围绕着科技是毒品这个观点来讲述故事的,只是一个是利用多线叙事的方法,一个则是利用短小的故事去让人反思。《断线》在演员上,几乎请的明星都是美剧明星,其中就有《发展受阻》的杰森·贝特曼、《惊魂序曲》的马克斯·泰瑞奥 、《穹顶之下》的科林·福特、《真爱如血》的亚历山大·斯卡斯加德等,因此在口味上就是合我胃口的,再加上配乐以及镜头上的处理,都深入我心。

 


TOP.5

《恐怖直播》


理由:很难想象这电影是由一个新晋的80后导演拍出来东西,因为在细节的处理包括气氛的掌控,很多时候都表现出一种老练的感觉。题材上选用让人争议的却会反思的东西,整个片子很用心的将悬疑铺垫好,以简简单单的一个直播厅来讲述整个故事。除了导演金秉宇之外,第二让人惊喜的是河正宇的表演,虽然并未看过他其他的作品,仅仅是从这部《恐怖直播》的表演,就能显现出扎实的演技,在这歌手当主持人,主持人跑去演戏的时代,一个演员去扮演一个主播,确实是需要惊人的记忆里和利索的口条,而他们都很完美的一一展现。



TOP.4

《地心引力》


理由:今年最好看的一部3D巨作,虽然始终认为无法超越斯坦利·库布里克的《2001太空漫游》,却在技术上给人一个超乎想象的视觉传达。特别是观影时,逼真的3D再搭配起长镜头的前十分钟的戏造成的晕眩感,不得不佩服导演的厉害,仅凭这一点上《地心引力》攀升为太空史诗巨制这行列是没问题。桑德拉·布洛克也再次撇开傻大姐的名号,正正经经的表演了一次,当然我也只能说是剧本给了她很大的发挥空间。这神似《127小时》剧情,将太空上无罪的压抑感也贯穿得很透切,让他在2013上榜,其实是没什么悬念的。



TOP.3

《湖畔的陌生人》


理由:《湖畔的陌生人》在和同样是同性恋题材的《阿黛尔的生活》比较之下,我会选择前者。《阿黛尔的生活》对于我来说比较更加生活化,是一个纯粹的爱情故事,细腻而感人。湖畔的陌生人》不同,他有情感纠葛,戏剧性的颠覆悬疑,甚至到最后没有过多配乐去酝酿情绪,却能把张力表达出来的一幕,就足够让人称赞了。



TOP.2

《杀戮演绎》


理由:其实我很喜欢,用当事人去演绎电影讲述故事的创作手法。出乎意料的是,很普通的纪实手段,加上新颖的创作手法,让其更加领人深刻。里面大量的信息量是一个需要消化的地方,而最后刽子手无言呕吐场面更是将影片推向高潮。我能想象得到拍摄的困难,也能想象得到其中导演的用意,只是这种带着荒谬感的纪录片,却能给人毛骨悚然的感觉



TOP.1 

《一代宗师》


理由:武打动作和镜头美感再加上十年磨一剑,我就足以佩服王家卫的毅力以及被他折磨得遍体鳞伤的演员们。打动我的不仅是现实中的他们,还有电影里宫二和叶问他们情感。从《东邪西毒》之后就一直很期待重回武侠世界的王家卫,当然《一代宗师》的出现,果然如自己所期待那样,并没有让人失望。武侠的意境,在王家卫的电影里很容易就能体现出来,当然这一切少不了的是张叔平的服装设计,还有袁和平的动作指导,而让我想起了当年港片犹盛的时期。仅凭这份意,不多不少的也让他在2013的榜单上名列前茅。



 

【续集】被系列电影捧红的明星

$
0
0


续集,即是电视连续剧或电影播出每一部之后,再开拍的后续作品。顾名思义,续集就是金钱的代名词。很多续集的上映都是为了弥补市场的需求,甚至有些综艺节目都开始朝着这方面发展,有自己的衍射之作,什么《爸爸去哪儿》电影版、《中国好声音》之为你转身等等。


所谓的续集,当中更是少不了电视剧集(我们称之为衍生剧),有粉丝护驾的他们是收视率和票房的保证,对于导演和投资人来说无疑都是皆大欢喜的事情。这种衍生的产物也往往不明觉厉的捧红一些明星,有些是演过一些电影,也有一定的作品,却偏偏缺少一个机遇;有些则是新人出道,就因为系列的续集受到追捧、爆红……这一切似乎都是续集电影惹的祸,只是这也是他的魅力所在。



爱玛·沃森

代表作:《哈利波特》



如果有人问,票房最高的系列电影是哪部,那不用多说,《哈利波特》就是数一数二的优等生。凭借这部戏成名的几个主演中,最为突出的无疑便是爱玛·沃森,即便是男主角的哈利波特的扮演者丹尼尔·雷德克里夫的受欢迎程度都快赶不上她了。



罗伯特·帕丁森

代表作《暮光之城》



一部《暮光之城》把一个在演艺圈摸爬打滚多年的小配角罗伯特·帕丁森捧红了,一副吸血鬼的造型也让他的演艺生涯大大加分,成名后的他戏约不断,正如他和戏中女主角的绯闻一样铺天盖地的传遍每个角落。

 


希亚·拉博夫

代表作:《变形金刚》



迈克尔·贝的一部流水线作品不仅将一直处于好莱坞三线配角的希亚·拉博夫捧红,甚至把这个怀才不遇的明星,再次推向他的演绎高峰。似乎和其他一夜成名的明星一样,争议的事情总是围绕着他们,2014年1月11日,因深陷剽窃丑闻,宣布他退出娱乐圈,或许只有暂时退出公众视野是个保险的选择,毕竟娱乐圈是个深坎浑水,很难做到出淤泥而不染。

 


保罗·沃克

代表作:《速度与激情》



成也激情,败也激情。保罗·沃克红极一时的时候是因为《速度与激情》的飚车戏,而他的意外死亡也是因为赛车。只是,谁都没料想到,男主角保罗·沃克竟以这种突然的方式离开,这对一部成功的商业系列电影而言,无疑是致命一击。甚至对于粉丝们来说,也是一个不能接受到事实。

 


休·杰克曼

代表作:《X战警》



被超能电影捧红的人实在太多,这个澳大利亚电影演员休·杰克曼就是其中之一,而影迷们都情切的称呼他为”狼叔“。原本《X战警》的一个小小的配角,甚至是被加大戏份拍摄了番外篇的衍生电影《金刚狼》作为回报影迷们,因此我们不可否认的是他的魅力,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大叔那么简单了。



小罗伯特·唐尼

代表作:《钢铁侠》



他成名不是因为《钢铁侠》里的钢铁人,而是他表演诠释的托尼·斯塔克托尼·斯塔克富有、帅气、风趣、又有魅力的性格本身就是观众喜欢的,再又喜剧出身的小罗伯特·唐尼来烘托无疑是大大的加分,当然这更多的是小罗伯特·唐尼自身独有的魅力,托尼·斯塔克只是被发扬光大而已

 


詹姆斯·弗兰科

代表作:《蜘蛛侠》



相对于男主角托比·马奎尔,我更觉得被《蜘蛛侠》捧红的是小绿魔詹姆斯·弗兰科。当然詹姆斯·弗兰科试镜时是冲着“蜘蛛侠”去的,失之交臂后却仍然被导演山姆·雷米委以重任。事实证明,即使手中不握着那根蜘蛛丝,同样可以爬得很高。



安德鲁·加菲尔德

代表作:《超凡蜘蛛侠》



作为重启《蜘蛛侠》的《超凡蜘蛛侠》的男主角安德鲁·加菲尔德,无疑是更贴近漫画的原著的塑造。而他高帅富般的样貌,也让这部新电影成为索尼新的吸金王。从《社交网络》里的一个配角,到《超凡蜘蛛侠》的独揽大权,都是他一个演绎高峰的基石,为他收获口碑与荣耀。



汤姆·希德勒斯顿

代表作:《雷神》



凭借超能英雄电影而出名的还有汤姆·希德勒斯顿这个反派,当然主角之一的克里斯·海姆斯沃斯在电影中的戏份比他多,但是凭借着优秀的演技,依然脱颖而出的就只有抖森汤姆·希德勒斯顿了。当他备受瞩目的时候,作为另外一部衔接的戏《复仇者联盟》更是请他出演大反派,不仅在戏份上大大增加,《雷神2》中更是拨乱反正般成为第二男主角,这也只能说明观众对他的喜欢足以改变他是“买手机送的”命运。



克里斯·埃文斯

代表作:《美国队长》



2任超能英雄,凭《神奇四侠》中的“霹雳火”一角成名,2011年因《美国队长》而被全球观众熟知。虽然在戏中不少人关注的是他的身材,但他也凭借着自己的优势而一脱成名,让他在不少人偶像明星中脱颖而出。



亨利·卡维尔

代表作:《超人:钢铁之躯》



“悲剧帝”亨利·卡维尔终于摆拖了自己衰的命运,凭借《超人:钢铁之躯》而成名了。这部重启《超人》的系列电影,在重启N次失败后,终于将最后的重任交给了亨利·卡维尔。新超人扎克·施耐德一飞冲天后,顺理成章的也推动了《超人》这系列新的开始。

 

 

米拉·乔沃维奇

代表作:《生化危机》



好莱坞的女打星太少,所以当《生化危机》这系列一经播出,米拉·乔沃维奇就大受欢迎了。米拉·乔沃维奇被人熟知的不仅是因为《生化危机》,早年的《第五元素》、《圣女贞德》也曾获得不少的口碑,而《生化危机》米拉·乔沃维奇已经成为了彼此的代名词,所以米拉·乔沃维奇的成功多少缺不了《生化危机》的帮助。



松鼠斯克莱特

代表作:《冰河世纪》



一些系列捧红的人物,不仅包括真人演员,不少里面的动画配角也会因为呆萌的外表而爆红,《冰河世纪》系列的松鼠就是最有代表性的角色了。甚至制作这部动画的连蓝天工作室,更为他独自打造几个系列的短片为《冰河世纪》之后的续集预热。



小黄人

代表作:《卑鄙的我》



同样是系列电话的小黄人,爆红的原因也是一样,都是因为呆萌型的样子备受关注后,在之后的续集中,更是加大他们的戏份。而操着一口奇怪的语言也完全没有阻碍到观众莫名的喜欢,更是让这部本身普通的动画上一档次。



 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

代表作:《神探夏洛克》



作为最火的英剧之一《神探夏洛克》,无疑是把夏洛克的饰演者——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给捧得火火的。这部脱离时代背景的新奇之作,彻底的把大英帝国的本色发挥到极致,在化生与卷福之间的关系中搞的游刃有余,以至于在长期不回归的时候,连国内的网友都向英国首相发问《神探夏洛克》的回归之期,可想而知其魅力究竟影响了多少广大观众。


【海报】形色电影,风格各异的海报大赏

$
0
0


电影海报就是电影的脸面,宣传不得当就是阻碍到电影的发展。海报这张“脸”是决定是否能有效的刺激观众的观影欲望的保障。他们和预告相比,更加方便的宣传,担任起抢夺眼球的重任。


绝大部分电影都会分为前中后三个阶段去制作海报,前期大部分的海报都会制作得较为隐晦,我们称之为预告海报。制作预告海报,可以为未上映的电影预热吸引媒体的关注。此类型的海报多数发送于媒体、网络或是国外电影节,为自己的电影打响口碑顺而推广电影并且吸引片商的注意,除此之外还要钓一下大众胃口,以显神秘。


中期的海报的制作则是定在电影上映前后开始公布,作为广而告之之用。类型五花八门,多数以明星大头贴为主,在海报中出现的多数都是主演大牌的头像以观众的博取眼球。有些则是结合故事情节的搭配做出一些艺术化来进行修饰,让海报不会一味的单一。


在后期的制作上电影海报则是运用创意性的为主,结合明星和艺术性的修饰进行线下推广。一般后期的制作都会体现在得奖之后和发行影碟制作推广之用,相对来说普通的电影如果并无太大的声誉一般不会进行过大的改变,而是继续沿用中期的海报设计进行改良。特别是相对于国内这种并不重视海报宣传的境况,有些制图员甚至在制作海报时不仅被骗去创意,还落得人财两空的待遇。


从最初的手绘式风格的海报到如今发展的前卫、复古的各式海报,无一不是在为自己的脸面给赢取更高的呼声和票房。而海报的形式也从当初千篇一律的主演大头贴进化到各式各样的风格海报,也让原本的普通的一张宣传单变成了艺术品。所以,一张出色的海报,也是电影迈向成功的第一步……而将美感和卖点融合,也会是电影票房的一个垫脚石。


中国风(水墨风格)


简约风(极简风格)


明星大头贴式风格


手绘风格/复古风


创意型海报


动态海报

 

 



中国风(水墨风格)


水墨风格海报可以说是中国独有的一种表现形式,在原有的水墨画中衍生的新型产物,也是具有中国特色情怀的一种表现。而作为装饰,利用画面和字体的变化,加上中国独有的元素如京剧、毛笔书法、建筑等往往是起点缀起海报的重要画面。可以说他具有民族性质,一眼便可突出主题,并且表达内容。


部分电影在推广海外市场的时候,水墨风格的海报也是博得眼球的一个致命手段。而在国外的一些电影,在打入中国的电影市场时候,通常也会顺应潮流,将宣传海报制作成具有中国元素的中国风作为博取友好的一个宣传手段。



《黄金时代》(2014) 导演:许鞍华

《梅兰芳》(2008)导演:陈凯歌


《归来》(2014) 导演:张艺谋


《色·戒》(2007) 导演:李安


《白鹿原》(2012) 导演:王全安



《告诉他们,我乘白鹤去了》(2012) 导演: 李睿珺


《青蛇》(1993) 导演:徐克


《功夫》(2004) 导演:周星驰


《雪花秘扇》(2011) 导演:王颖


《白银帝国》(2009) 导演:姚树华


《浮城大亨》(2012) 导演:严浩


《锦衣卫》(2009) 导演:李仁港

 


《舌尖上的中国》(2012) 纪录片


《金刚狼2》(2013) 导演:詹姆斯·曼高德


《怪物大学》(2013) 导演: 丹·斯坎伦

 

《末代皇帝》(1987) 导演:贝纳尔多·贝托鲁奇


《环形使者》(2012) 导演: 莱恩·约翰逊

 




简约风


极简主义(Minimalism),也称简约主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兴起的一个艺术派系。在视觉艺术方面,极简主义主张简单的图形设计和低调的配色方案,用最少的物料和形式表达出最纯粹最原始的艺术美感,风格偏向于极致的抽象。 


当极简主义设计风格邂逅电影海报,碰撞出的是令人着迷的独特魅力。这些极简海报一般采用电影中的关键道具或者经典镜头作为画面主体,进行一定的抽象化处理,再配以单纯的底色,寥寥几笔,电影的神韵就跃然纸上,呼之欲出。


极简海报的设计对象绝大部分是名垂影史的经典电影,由于设计上的简约抽象风格,它们不适合在电影公映阶段用作宣传海报,因为没看过电影的人会感到一头雾水。这些精美的海报一般都被当作电影的衍生艺术作品来收藏,或者作为音像制品的封面与影迷见面。



《花木兰》(2009) 导演:马楚成


《英雄》(2002) 导演: 张艺谋


《教父》(1972) 导演: 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


《国王的演讲》(2010) 导演: 汤姆·霍珀


《杀死比尔》(2003)导演: 昆汀·塔伦蒂诺


《搏击俱乐部》(1999) 导演: 大卫·芬奇


《盗梦空间》(2010) 导演: 克里斯托弗·诺兰


《异形》(1979) 导演: 雷德利·斯科特


《爱丽丝梦游仙境》(2010) 导演: 蒂姆·波顿


《黑客帝国》(1999) 导演: 安迪·沃卓斯基 / 拉娜·沃卓斯基


《冰与火之歌:权力的游戏》(2011) 美剧




明星大头贴式风格


这种风格是最常见的海报表达风格,利用原有的主演的大头贴作为主要装饰,然后感觉不一样的形式排列出来,呼应电影主题。可以说是最为直接的一种电影宣传的表达,可以在一秒钟之内让观众知道主演甚至电影所要表现的东西。

 

大部分的明星大头贴式风格的海报都是这样设计,在他们认为花了钱请来的明星就得用得上地方,作为最直白的表现形式,没有过多的华丽言语,全靠画面的明星效应去呼吁观众,很有叫卖的形式,也是电影最好的脸面表达。随着这类型的海报多了,因此也有很多类似的海报出现了山寨、抄袭等困境,毕竟大多数的观众看的都是明星,对于海报是否有艺术感并不是太过在乎。



《赤壁(下)》(2009) 导演:吴宇森


《建党伟业》(2011) 导演:韩三平/黄建新


《悲惨世界》(2012) 导演: 汤姆·霍珀


《霍比特人2》(2013) 导演: 彼得·杰克逊


《布达佩斯大饭店》(2014) 导演: 韦斯·安德森


《星际迷航:暗黑无界》(2013) 导演: J·J·艾布拉姆斯


《云图》(2013) 导演: 汤姆·提克威 / 拉娜·沃卓斯基 / 安迪·沃卓斯基


注:由于此类型海报数不胜数,因此呈列不多。



 

手绘风格/复古风


手绘风格海报有的简洁复古、有的繁复怪诞,因片而异,却都能精准的抓住电影的神髓让人眼前一亮,是旧风格的体现,也是艺术化的前卫者。区别与普通的海报,手绘风格的海报更加传统,往往在体现经典电影的时候,是具有相当优势的一种宣传艺术手段。

 

手绘风格海报并不是真正用手绘的形式做出艺术创造,在很多情况下是将原有的海报进行复古创新,以更大的艺术效果去诠释海报本身的内容。复古的张贴画形式,可以还原年代之间的关系,以及对背景的表现,让更多的人一眼便能看出时代的背景,甚至方便透露反讽、暗示等较为不可言喻的主题思想。

 

 

《夺命金》(2011) 导演:杜琪峰


《一代宗师》(2013) 导演:王家卫



《我11》(2012) 导演: 王小帅


《背水一战》(2013) 导演: 金知云


美国队长》(2011) 导演: 乔·庄斯顿


《复仇者联盟》(2012) 导演: 乔斯·韦登


《无耻混蛋》(2009) 导演: 昆汀·塔伦蒂诺


《谁陷害了兔子罗杰》(1988) 导演: 罗伯特·泽米吉斯


《超级8》(2011) 导演: J·J·艾布拉姆斯


《林中小屋》(2011) 导演: 德鲁·高达



《赛车总动员2》(2011) 导演: 约翰·拉塞特 / 布拉德·刘易斯

 


《豪斯医生》(2004) 美剧


《潮》(2011) 导演: 亓天阳



《斯托克》(2013) 导演: 朴赞郁


《你是下一个》(2011) 导演: 亚当·温加德



《钢铁侠3》(2013) 导演: 沙恩·布莱克


《哥斯拉》(2014) 导演: 加里斯·爱德华斯




 

创意型海报


创意型海报在很大程度上算得上艺术水准较高的作品,他既带有隐喻的特质,又有记忆点。比起明星大头贴风格,能将一部电影最闪光的部分完美呈现于平面之上的创意设计才最能打动人心,创意型海报就是这样。

 

他的视觉冲击力往往能在最快的速度吸引到你的眼球以及你的思维,他会引人遐想连篇,甚至是充满神秘感。可能你一时间不能领会其中的含义,却能加深你的印象。这就是创意型海报的特点。特别是对于一些个人风格特别强烈的导演和题材,往往需要用到创意型海报的表达方式。在于审美也好,创新也罢,创意型海报就是综合了所有的改变而创新,这种表现形式也是最好的艺术传达。



《风声》(2009) 导演:陈国富

 


《辛亥革命》(2011) 导演: 张黎 / 成龙


《忧郁症》(2011) 导演: 拉斯·冯·提尔


《春假》 (2012) 导演: 哈莫尼·科林


《金钱之味》(2012) 导演: 林常树


《圣殇》(2012) 导演:金基德


《蝙蝠侠前传:黑暗骑士》(2008) 导演:导演: 克里斯托弗·诺兰


《沉默的羔羊》(1991) 导演: 乔纳森·戴米


《羞耻》(2011) 导演: 史蒂夫·麦奎因


《七年之痒》(1995) 导演: 比利·怀尔德


《美国丽人》(1999) 导演: 萨姆·门德斯


《超人:钢铁之躯》(2013) 导演: 扎克·施奈德


《泰迪熊》(2012) 导演: 塞思·麦克法兰


《全面回忆》(2012) 导演: 伦·怀斯曼


《独裁者》(2012) 导演: 拉里·查尔斯


《午夜巴黎》(2011) 导演: 伍迪·艾伦


《人体蜈蚣2》(2011) 导演: 汤姆·希克斯


《抗体》(2012) 导演: 布兰登·柯南伯格


《最后一次驱魔2》(2013) 导演: Ed Gass-Donnelly


《妈妈》(2013) 导演: 安德斯·穆斯切蒂



《127小时》(2010) 导演: 丹尼·鲍尔


《香港仔》(2014) 导演:彭浩翔


《宿敌》(2013) 导演: 丹尼斯·维伦纽瓦




动态海报


动态的海报只用于互联网的使用,相对比其他的海报比较局限,制作更加繁琐。最早的一个动态海报是由粉丝制作的《蜘蛛侠3》,利用GIF之间的简易动态进行改变使图片产生动态的感觉。真正意义上算起动态海报的电影则是《终结者2018》的动态海报,与前者不同的区别在与不仅在画面上更加有动态的感觉,甚至在画面上融入声音等元素更加全面。


对于电影的动态海报来说,故事性比较强,甚至在博得眼球这方面有传达出了影片主题的重要功能。比起传统的海报来说,更加新奇,有创意,如同电影一般。


《蜘蛛侠3》(2007) 导演: 山姆·雷米

点击查看动态


注:由于部分动态海报均不能上传成功,所以想看的可以点击时光网的专题:(点击跳转

【我评纸牌屋】《纸牌屋》:游戏的操控者

$
0
0


从2013年开始,电视圈流行着一种特殊的电视风格——改编风盛行。纵观这几年的电视收视趋势,凡是改编的电视作品,往往有着出乎意料的收视热潮。如:AMC的热门剧《行尸走肉》、HBO的《权力的游戏》等,都变成了主力王牌。而这个改编的风格,不仅包括有漫画、书籍、电影、电视剧的翻拍,就是连一些经典的舞台剧情节都能运用得上来。或许你会奇怪,为什么要说这些。其中的内容,其实和上面所提及的东西都涉及到一部类型特殊的剧集——《纸牌屋》。

 



阵容&荣耀

 

从制作上《纸牌屋》第一季便邀请了大卫·芬奇指导导航集,以大卫·芬奇式黑色风格贯通整个剧情色调,奥斯卡影帝凯文·史派西首次挑起的电视剧,除此之外,幕后阵容无一不可忽视。不仅因为阵容上的大牌齐聚,一次性出完一季的播放方式也以挑战了电视圈格局。


《纸牌屋》是NetFlix旗下的第一部原创电视作品,Netflix的前身则是一家在线影片租赁提供商,提供超大数量的DVD,而且能够让顾客快速方便的挑选影片,同时免费递送的一家互联网流媒体网站。作为美国最大的网络视频租赁公司,除了有全球最好的人脉关系和粉丝用户外,提供视频便是在推广自己的网络的很好的商业行为。而随着《纸牌屋》的火爆,也将互联网流媒体网站自己制作并播放的模式点燃了,甚至因为这个成功的案例一些同样拥有用户基础并且有实力的公司(如:Amazon、Hulu、甚至Google等网络公司都开始制作原创自制有剧本剧集)开始相继效仿制作属于自己的电视作品。美国的一家国家公共电台曾评论说,“NetFlix公司,不仅仅是制作一部伟大的电视剧,更是在创造电视史。”仅此一言,便足以证明,这一个影响已经开始震动到电视圈,甚至会瓦解传统美国付费电视产业的现有格局。

 

就正如《纸牌屋》的故事一样,《纸牌屋》成了游戏规则的打破者,以电视剧的身份提名各大奖项。Netflix利用自己的平台以及网络宣传效应,赚足了眼球,如果问2013哪部剧集最惊世骇俗,那无疑就是Netflix的纸牌屋》了。仅从第65届艾美奖便收获了剧情类剧集最佳导演(大卫·芬奇)、剧情类系列剧最佳选角、剧情类最佳男主角(凯文·史派西)等大批奖项的收获,日后更是前途可量,更是狠狠给了“收视率”这个判定剧集好坏的代名词一个响亮的耳光。


 

 

虚构&现实


有人曾说《纸牌屋》的成功,就是如同弗兰克的野心一般,是算计出来的。其实这样想也没有什么不对地方,毕竟看着Netflix的安排,就知道这是在下着一盘有野心的棋,《纸牌屋》只是其中的一颗棋子。从制作邀请的大卫·芬奇到幕前幕后的阵容就有许多不明觉厉的东西,这不难看出其中的良苦用心。如果真要翻底来查,一个制作人博·威廉曼就已经让人觉得震惊,这个曾经是希拉里的助理,制作过2011年大热政治电影《总统杀局》,对美国政坛了解非常深入的人来说,让他进行全盘操控制作,再加上《纸牌屋》的灵魂人物大卫·芬奇和凯文·史派西的推动,很难不成功。甚至连执导过《蝙蝠侠》系列的好莱坞著名商业片导演乔·舒马赫都来导演了两集,制作起点之高,让业界咋舌。


《纸牌屋》是改自1990年BBC版本的《纸牌屋》,围绕着里面的主人公弗兰克来展开的一次政坛的博弈。Netflix吸取了BBC版本的《纸牌屋》精髓故事线及基本人物关系,将原剧的英国政坛故事搬到美国,只是这犹如宫斗剧一般的情节却在内容上更加贴近现实,在虚构与现实中营造出一种逼真的权力场。如果没了解过美国政党的观众,或许在看的过程中是需要大量的时间去消化吸收的。因为剧情在细节的处理,便已解剖得十分全面。


正如政治总是常变的,本来以为自己要当国务卿的弗兰克,突然被告知总统不打算提名他了,作为导火线,也让弗兰克开始步步为营的为自己将来而“出手”了。复仇的第一部,便是是获得总统的信任,毕竟他此时此刻已经是美国最有权力的人了。而想获得信任,就要帮他完成他最想完成的事——教育法案。


在美国,公立教育对所有人包括非法移民子女都是完全免费的,这给财政造成极大的分担,而教师的收入微薄,且美国的中小学教育不主张用学生的成绩来判定教学质量,所以教师虽然收入低微但也稳定,因此公立学校整体教学质量差。剧中的教育法案,涉及到了对教师进行考核和给特许学校拨款等条款,这也是为什么弗兰克在剧中一直被阻挠甚至有大批教师工会的人抗议和反对的重要原因,而弗兰克为了让刚刚上位的总统(民主党重视教育)有所成就,第一步便是让自己成为总统的人,做一直披着羊皮的狼。仅从教育法案中就将教育改革左派唐纳德·布莱斯、国务卿迈克尔·科恩、议员大卫·博奇、教师工会说客马蒂·斯比奈拉、议员彼得·罗素等人操纵出局,为自己赢得不少筹码。


当然走多了夜路终会撞鬼,在玩弄权力的同时,各种不为人知的秘密也成了弗兰克的不可触摸的底线。情妇兼帮手的佐伊便因为担心自己惹祸上身,结果迎来了死亡。一直游走在政坛、媒体、还有总统周旋的弗兰克,也将自己推上了副总统的位置。


剧集除了是对政治人物的刻画,更是解剖了盛顿高层政治生活,揭露了人性以及权力的贪婪;各种眼花缭乱的政治手腕,无一不是当代政坛下的现实写照,也是反映人们对政治体系下的党派生活的窥探。或许,纸牌屋就是如此,他的魅力正因渴望而出彩,随着弗兰克的野心一步步见长,作为这权力游戏的操控者迟早有一天也会如同那些被算计的人,一不小心终于出事,就像纸牌屋一样,精心搭建,表面上光鲜华丽,在事实面前又不堪一击,到最后连牌局都没有,无招可出。


 


【华语导演】钟爱Cult片的华语导演

$
0
0


在看惯了好莱坞等尺度惊人的重口味电影,在猎奇心作怪的情况下多少会对此类作品产生兴趣。其实对于国内来说,重口味电影其实略少,特别是在电影圈这个怪制度下无分级制的压迫,Cult片这些小众题材往往得不到发挥。可是在华语电影史上,这些重口味题材其实也是不缺的,甚至在西方人的观点下,很多我们认为在主流领域流行的电影都被归为Cult片。当然,在Cult片的标签下,不仅仅是因为暴力、黄色、重口味等大众字眼,一些不按处理出牌戏谑性的题材(如:《一个字头的诞生》、《醉拳》、《大话西游》)也属于Cult下的标签之一,就好比西方人称之为“恶趣味”的东西,香港人叫“无厘头”。


因此在这系列传统的模式下,Cult片题材也成了不少导演的成名之作。在香港以此为代表的就有相当多的突出代表,下面就来盘点一下那些曾经拍过这重口味类型的cult片导演吧。

  

注:本文经修改后去掉较为争议的导演和添加几个新导演(原帖),如有遗漏的欢迎跟帖补充,感谢肥明、麦克疯、阿怪Sir等网友的提醒与修正。




彭浩翔

代表作:《维多利亚一号》、《买凶

彭浩翔早期的作品买凶拍人》就因为cult片的风格在香港电影圈而立足,这部含有诸多荒谬怪诞的叙事手法,影射揭露电影圈的怪现象,并且运用反讽揶揄自嘲反省的拍摄方式将一个凶杀案还原得无比荒唐而有内涵。2010年一部更加cult的风格的电影《维多利亚一号》的上映,更将其深爱重口味的个性推到了顶峰,也让不少观众了解到这个极其创意的导演,竟然如此的偏爱。

 



蓝乃才

代表作:《力王》、《原振侠与卫斯理》、《阿修罗》、《一眉道人》

蓝乃才导演的电影不算多,但所导的几部CUTL片风格就足以载入影史,其中《力王》便是他里程碑式作品,那也是他最后导演的一部电影作品。

 

《力王》是改编自漫画,而电影的拍摄也如同漫画般将血腥的割肉绞筋、开膛破肚和脑浆涂地的效果一一呈现给观众。这部拍摄简陋,没有一线明星加盟的影片也成为香港Cult电影在西方知名度最高的一部电影。而纵观他的前作,《原振侠与卫斯理》、《阿修罗》、《一眉道人》等,无一不是风格一致的重口味题材。

 



霍耀良

代表作:《赤露的羔羊》、《郎心如铁》

导演霍耀良的cult之片并不多,而一部成名作也能让自己名声翻倍。《赤露的羔羊》就是这样,该片在北美等地的录像带市场有很高知名度,而在互联网上的评论文章更是不计其数,西方影评人从不介意该片的意念不纯,反而高度肯定她对上述类型片作出了极富趣味的戏谑,另外,电影的动作设计和女同性恋者的武功和魅力,都不乏连环画式的浪漫化处理,这些都是西方观众中意本片的原因。



 

黄精甫

代表作:《福伯》、《复仇者之死》

可能是受限于《八仙饭店之人肉叉烧包》的变态题材,黄秋生有一段时间几乎都是饰演变态人物,在2003年黄精甫的《福伯》也是如此。本片围绕着三段故事出发,导演却将其联系起来用命运的衔接将几个带着灰色调子的人物串联在故事里面,可以说在剧情上和拍摄手法上相当的老道和有想法。而《复仇者之死》则更是邀请了日本著名AV女优的加盟,将cutl片的情色和血腥结合起来,打造一个复仇者的故事。除了残暴的镜头,苍井空的大尺度表演也是相对的看点。

 



徐克

代表作:《蝶变》、《刀》

极度的暴力和大量洒落鲜血的画面,让徐克一举成名列入cult导演的行列。这部作品就是《刀》,相对于之前也很有cult艺术化的《蝶变》,却鲜有一般滋味,先是晃动不堪的镜头,然后加上色调的视觉刺激,赤裸裸的解刨了一个武林的快意恩仇。而成名作《蝶变》作为香港新浪潮电影的开山之作,也很有意识化的将其转为一个独有的美术风格,其中诡异而令人咂舌的镜头也是香港先锋作品的代表作,而这种反类型的题材,也正属于cult片的范畴。




邱礼涛

代表作:《八仙饭店之人肉叉烧包》、《埃博拉病毒

邱礼涛凭借一部八仙饭店之人肉叉烧包》夸人cutl片行列,重口味电影还包括之后拍摄的《阴阳路》系列,作为代表作之一的八仙饭店之人肉叉烧包》引领了当时变态杀人狂类型电影的风潮。这部改编自澳门的真实事件的电影,甚至还为主角的扮演者黄秋生斩获一个影帝。之后继续邀请黄秋生拍摄改自非洲国家卢旺达爆发埃博拉病毒的真实事件继续饰演变态人物,其中《埃博拉病毒》暴力血腥的画面,也成为香港cutl片中较为突出的题材。




余允抗

代表作:《山狗》、《凶猫》、《凶榜》

余允抗是香港早期“新浪潮”电影时期著名的导演,曾与许鞍华、严浩、徐克在香港新浪潮电影时期左右过香港的浪潮。在《山狗》成名后,从此他的执导题材走向了惊悚片的道路。而让不少cutl片影迷至今还津津乐道的就是《山狗》里面的用马桶水刷牙、残虐动物等恶心情节。《凶猫》里也有生撕舌头等血腥画面,《凶榜》更是被公认为二十多年来最吓人的一部恐怖片,不难看出余允抗在恐怖的造诣以及气氛上的把握是最有水准的。




桂治洪

代表作:《邪》、《蛊》、《蛇杀手》

桂治洪的题材各异,当然最为有意思的便是重口味题材的《邪》。这部《邪》对恐怖场景的渲染手法,几乎成为了日后香港恐怖题材电影的榜样,对后世影响颇深。再加上当年的邵氏几乎以情色为主,而加上尺度的关系,《邪》也成了cult片的经典之作。另外一部成名作《蛇杀手》,也是香港电影史上为数不多的以蛇杀人为题材的电影。最后一场,群蛇围堵一屋,肆意狂咬,也成为香港电影史上其中最恶心,并且惊心动魄的一幕。




牟敦芾

代表作:《黑太阳南京大屠杀》、《打蛇》

香港cutl片的先锋人物,1977年,牟敦芾签约香港邵氏公司成为旗下导演,凭借《黑太阳南京大屠杀》、《打蛇》等电影,牟敦芾与桂治洪被称为“邵氏最热衷视觉暴力的两大邪片导演”!电影《打蛇》上映的时候更是遭到诸多的非议,不仅是因为逼真的场面,还有强奸、裸露等争议性的东西,均让牟敦芾受到不少的压力。而《黑太阳南京大屠杀》在上映时,刚好碰上香港的电影制度分级,成为香港第一部三级片。牟敦芾作品中,无一不是批判社会和隐喻故事的好题材,只是过多的暴力色情的噱头,总是将其掩盖,这也是他最受争议的地方。

 

 

【泪点】《僵尸》:一个属于香港电影的回忆

$
0
0


  “很多人说我拍片慢,但我觉得没花那么多时间,就没有今天的《僵尸》,很多人觉得我有责任感,那是这个题材本身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我只是把它聚拢了一下,这部电影就是一个很个人的创作。”

 ——麦浚龙

 

    在港片日益衰落的时代,麦浚龙的《僵尸》无疑是带着对港片衰的一种缅怀去拍的。纵观这几年,香港的恐怖电影几乎和全盛时期的相比,越来越少。09年到14年这五年时间里,香港共制作的恐怖片不足10部,其中不少包括的是像《猛鬼爱情故事》、《迷离夜》、《奇幻夜》等这种以短片形式拼凑的恐怖片,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对恐怖片在香港市场的缺失,而做的港片救亡。


    《僵尸》凑拍到制作,一共用了1500万的投资。对于现在的香港,是会对香港人人垂涎的一部“大制作”,但对于好莱坞来说,无疑是大巫见小巫,而这种种现象也是个折射香港影市投资市场窘境的一个冷笑话。可是值得肯定的是《僵尸》的拍摄手法之新颖和超越,麦浚龙都有着功不可没的优越,这也是香港导演的明悟


 

    香港电影在恐怖片上的制作,曾经让人惊艳的题材让现在的人捧为经典。可现在能代表这恐怖片的电影,却少之又少。大部分的人始终记得《倩女幽魂》里面的聂小倩,不是因为蒲松龄,而是因为香港电影,这足以证明当时香港电影的影响力足够去影响几代人了。僵尸片作为香港电影中最为独特的传统文化艺术片,林正英功不可没。可是这之后,究竟有多少人能够在这条路上取代或者超越他。而《僵尸》其实不只是一部恐怖片,他的成功在于对这种逝去的情怀所反应出的当代电影圈的自嘲。作为二十世纪80年代比较具有代表性人物的:钱小豪、陈友、惠英红他们都是香港僵尸片的参与者,而再次用他们来去诠释这部电影,其中多多少少要表达的东西,了解过这段历史的观众,其实都不难理解。

 

    《僵尸》所缅怀的东西是林正英时期旧版的香港僵尸片,这种独一无二的僵尸文化与林正英时代的那些“僵尸”有着很多不同的东西,包括姿态和造型上,而这些东西在麦浚龙手中,算的上开辟出一种新潮的品种。毕竟如果拿着先人的东西啃老本,这片子的意义也就荡然无存了。因此我们看到的那些中日合并,并且带有浓浓的cutl风格的场景时,我们不得不说这里的改变几乎在原有的林式僵尸片中颠覆了形象,而这里也不难理解,用戏中陈友所说的那句话可以解释:因为到我们这代,道士都没有了,别说僵尸了。而这一句话,也顺水推舟般的将故事推进,将练尸、养鬼仔、五行相生相克等中国传统的降魔方式给结合起来,把一个僵尸的故事本土化。

 


    作为恐怖片的《僵尸》,其实是一个披着恐怖片外衣的爱情片。在这《僵尸》中的不少桥段的设计和对白的沟通中,麦浚龙其实隐藏了不少不疼不痒的信息。就说钟发为何在临死前还要炼成最后一具僵尸,这情节的衍射中更多的是对僵尸片的不舍以及无奈。而在结局中的那黄粱一梦,也是有很多值得去推敲的地方。所以说能真正看懂《僵尸》的人,都感受过香港电影的衰而有感情的人。


    麦浚龙作为新生代导演,凭借自编自导的处女作《僵尸》一鸣惊人,确实是有着过人之处,在这点上无需置疑太多。仅从剧情上的安排和导演能力就足以证明,他并不是外人所传闻的那种单纯的“富二代”。当然,《僵尸》所给人的惊喜远不止这些,就说在处理梅姨的那几段戏中,那些感情的处理,还有那个长达四分钟的360°长镜头便可看出导演的作为以及演员的实力。而一个好剧本也往往能让一些演员将演技发挥得极致,鲍起静和吴耀汉便是这里的第二个惊艳的地方。他们在《僵尸》里面的表演,都可以颠覆自己以往代表作而值得重新被定义。


    故事其实从来到尾都是以一种悲观的色彩来贯穿整个主线,再加上熟悉的老演员,很容易就将影迷的怀旧情结给塑造起来。而梅姨对丈夫的不舍与执着、死去的钱小豪,无疑不是对香港电影的兴衰而感到无奈。时代造就了港片的辉煌,也让港片在辉煌中迷失。在这时代不断变化的社会,如果不变港片早死了,麦浚龙的《僵尸》就是如此,传承着香港电影的香火,却在香港电影衰败时期逆流而上。




 注:本篇文章选取背景音乐并非电影《僵尸》配乐,该曲选自叶德娴1987年参与的电影《鬼新娘》的配乐。电影《僵尸》片头歌曲则选自《僵尸先生》,歌曲名为:《鬼新娘》。

 

 

【视效】美轮美奂的背后:那些年退居幕后的特效团队

$
0
0

对于视觉带给人们的冲击,从《阿凡达》之后,便一直是个饱受争议的话题。先是真3D和伪3D的出现,前者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后者则不断的打着3D的名义来圈钱,于是乎票价的节节攀升,使3D电影变成了吸引观众进影院的致胜法宝。

 

从那以后,视觉效果已经成为观众日益追求的理想产物,无论是《阿凡达》带给我们一不一样的外太空样子,还是《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里奇幻的世界,都是我们精神世界里所有希望能看到的。

 

但如果往前推算,最早的特效电影可追溯到1902年乔治·梅里爱的《月球旅行记》,这部在叙事上虽显笨拙的科幻电影依然因其跳切的特效和“错觉画派”的技巧而熠熠生辉。同样是一个新技术来取巧,而吸引观众得到不错的口碑的电影,在实际上也在技术上开创新的格局的艺术成果。

 

可撇开这一切,视效幕后到底需要多少心血的付出,或许也仅有体验过的人才会知道。中国的一句老话也正印证着这个道理:“台上一秒,台下十年功”。

 

 


视效奖的发源:


首先,想了解特效团队之前,先要了解一段历史。在1928年,第一届奥斯卡奖上,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首次承认了这个领域的工作者,当时的奖项叫做“最佳工程效果奖”。作为第一个奖项,在当时当然颁给了一个重量级的影片《翼》,也就是第一届奥斯卡的最佳影片获得电影。


可自从这之后,这个奖项却“消失”了,一直到1938年,奥斯卡才开正式开始有了这个奖项。当时叫做“特殊成就奖”(Special Achievement Award),在第二年,这个奖项改为“最佳特殊效果奖”(Best Special Effects),不同之前的是,这个奖项同时颁发给在视觉效果和声效方面有贡献的团队。而到了1963年,这个奖项终于被拆分为“最佳特殊视觉效果奖”(Best Special Visual Effects)与“最佳音响效果奖”(Best Sound Effects,后来被改名为“最佳音效编辑奖”,Best Sound Edition)。


到了1972年,奥斯卡停止颁发“最佳特殊视觉效果奖”,又开始发布最早的那个“特殊成就奖”(Special Achievement Award),这个荣誉只能被授予,不再是一个可以竞争的奖,颁发的电影也不限于一部。


不过,在1977年开始,视觉奖项终于还是以“最佳视觉效果奖”(Best Visual Effects)回归,那一年获奖的是伟大的《星球大战》。混乱的时代终于结束,从此这个奖项名称被沿用至今。



特效团队的兴衰:


工业光魔(全称:Industrial Light and Magic,简称:ILM)



似乎从奖项的确定,就已经注定这些巨头的产生一样。好莱坞顶级的视效团队也开始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而最让我们熟知的无非就是乔治·卢卡斯于1975年创立工业光魔了。从1977年制作的第一部电影《星球大战》的成功,让原本“三教九流”的人(在工业光魔最早的工作者,有些是搞建筑的,有些是做模型的,有些是拍广告的,有些是玩机械设计的……几乎没一个人从事过电影)组成了一个特效部门。


与其说工业光魔开启了特效电影时代,不如说“星战”本身就是好莱坞电影特效变迁的历史随后,工业光魔的技术越来越先进,技术的精良让不少好的作品问世,凭借着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创造了无数影史上第一。而作为好莱坞特效巨头之一的他,也就是说,在美国好莱坞影片中有70%的特效电影都是由工业光魔来完成的。获奖电影更是不计期数,仅是以个人来算Dennis Muren工业光魔老一辈的特效总监),便获得15项提名和8个小金人,是拥有最多小金人获奖者之一


而更有趣的是,在ILM内部一个叫“计算机动画小组”的组织,专门研究全3D动画,但是卢卡斯先生对这种技术不感兴趣,他对照片真实度的电影特技更有兴趣。1986年便卖掉了这个电脑部门给史蒂夫·乔布斯,该部门后来发展成了如今动画制作的大腕--皮克斯动画工作室。皮克斯则从另外一个角度改变了动画电影的格局。

 

代表作:《星球大战》系列、《回到未来》系列、《变形金刚》系列、《加勒比海盗》系列

 

数字领域全称: Digital Domain 简称D2)

 


作为现在3D电影的启蒙者詹姆斯·卡梅隆也在1993年和好友斯坦·温云斯顿一同创立一个专攻流体粒子的特效公司——数字领域。如果你看过《加勒比海盗3》和《后天》的海啸镜头,你应该会了解他们对粒子特效的精通到底是到了哪一个地步。而数字领域也凭借自己的本事,在97和98年,分别以《泰坦尼克号》和《美梦成真》两获奥斯卡最佳视觉效果奖奥斯卡技术成就奖。


数字领域除了粒子系统之外对于真人CG结合也凭借《创·战纪》获得业内的许多好评,只是当年在奥斯卡最佳视觉效果奖上,被传统与创意结合的《盗梦空间》挤掉提名之外。从技术上来讲,《创:战纪》也称得上是一个伟大的作品,毕竟从头到脚CG技术和动作捕捉完全有实力模糊现实和虚拟之间的差别,这部电影就是证明。


Digital Domain于2007年年底被《变形金刚》导演迈克尔·贝收购,当然这里面是派拉蒙电影公司出钱给迈克尔·贝作为收购经费的。而可惜的是,2012年9月11日,国际顶级特效公司“数字领域”宣布破产,最终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由中国小马奔腾公司和印度信实媒体集团以3020万美元价格联合收购

 

代表作:《泰坦尼克号》、《美梦成真》、《后天》、《创·战纪》


维塔数码(Weta Digital)



这是一个新西兰导演彼得·杰克逊与好友理查德·泰勒、吉米·塞尔柯克共同创建的工作室。成立于1993年总部设在新西兰首都惠灵顿。其中最为让人熟知的成名作《魔戒》的后期便是来自其特效团队。


维塔数码(Weta Digital)是一家全球领先的综合性视觉特效公司,他的制作不仅包括后期特效,还提供了包括服饰、盔甲、特效化妆、布景等物理特效的制作。05-09年在和工业光魔还有詹姆斯·卡梅隆展开合作,制作了3D特效巨作《阿凡达》而名扬四海。

 

当然专业技术也不容小看,作为最新的特效技术——动作捕捉技术就是他们的长项。如:《金刚》里的大猩猩,《魔戒》里的咕噜,《阿凡达》里的外星人以及《猿族崛起》的猩猿。这让这个技术更能在电影里以人性化出现(在1968年的《人猿星球》还是2001年的《决战猩球》“猩猩”的造型都没有逃出“化妆术”),而他们的“扮演者”安迪瑟金斯也因此成为动作捕捉技术的第一人。

 

尽管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用后期电脑制作为由,决绝了让表演捕捉演员获得提名资格的权利,也成为电影圈略为不公的一个遗憾。

 

代表作:《魔戒》、《阿凡达》、《猿族崛起》



索尼图形图像运作公司(Sony Pictures Imageworks)



索尼麾下的特效制作公司,从1993年涉足电影视觉特效的制作,迄今为止已经为将近100部电影提供特效制作,其中包括《蜘蛛侠》、《隐形人》、《精灵鼠小弟》和《星河战队》等影迷耳熟能详的影片,也凭借《蜘蛛侠2》获得了一座奥斯卡最佳视觉特效奖

 

代表作:《蜘蛛侠》系列、《黑客帝国》系列、《守望者》

 

 

双重否定Double Negative

 


英国著名视觉特效工作室,创建于1998年,从最初30人的小公司,逐渐发展为目前欧洲最大的影视后期特效制作基地——也就是《哈利波特》的诞生地。从制作《哈利波特》系列开始变能证明期实力,而对MPC、Framestore Ltd英国特效公司的合作,也形成了一股可以抵抗北美攻势的欧洲力量。

 

Double Negative公司最擅长执着粒子爆破、火焰、及魔法效果,除了《哈利波特》之外,《2012》的爆破地陷场景也是其公司负责部分制作,而《魔法师的学徒》里面的魔法效果也十分突出。

 

与他合作同为英国公司的MPC则擅长刚体力学计算光泽渲染,这个技术也在《哈7》里一场在金库中寻找魂器的戏,把大量的金器自动复制制作而得到业界的称赞。

 

代表作:《哈利波特》系列、《蝙蝠侠》系列(诺兰版)、《2012》



Rhythm & Hues(简称R&H)



印度R&H公司成立于1987年,目前是全世界最大的影视特效和动画制作公司之一。R&H公司最有名的作品就是为华人导演李安打造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但更多关注他的是幕后的悲剧,这个刚刚成名的公司也因资金问题面临破产,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讽刺。R&H公司也在2013年3月正式宣布破产,经过两天公开竞拍后印度特效公司普拉娜(Prana Studios)以1780万美元成功收购R&H


当然,R&H公司也不仅仅是靠《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而成名,在过去的岁月里,R&H曾经参与超过115部之多的影片制作项目,其中包括在2008年荣获奥斯卡最佳视觉特效奖的影片《黄金罗盘》和1995年奥斯卡最佳视效奖影片《猪宝贝》。 R&H也荣获过3次奥斯卡科技成就奖。作为作为突出的工业技术,逼真的CG动画便是他的优势所在。如:《黄金罗盘》里的北极熊,还有《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的老虎。


代表作:《黄金罗盘》、《猪宝贝》、《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Fuel VFX



其实对于被收购来说还算是一件好事,面对特效的这个市场,还有很多是濒临倒闭的地步,澳洲的Fuel VFX特效公司就是很好例子,这个成立于2000年的特效公司,是全球顶级的特效公司之一,参与过的项目可谓星光璀璨:不仅有《钢铁侠》《雷神》《美国队长》《复仇者联盟》《碟中谍4》等电影项目,还参与了大量重量级广告作品。

 

看过《普罗米修斯》的人应该能感受其中美轮美奂的全息星象图(即克隆人发现外星飞船时出现的科幻镜头),这个特效功臣正是Fuel VFX公司。


代表作:《钢铁侠》、《雷神》、《普罗米修斯》



数字绘景特效公司Matte World Digital)



立于1988年的数字绘景特效公司,由资深特效总监Craig Barron、数字绘景特效公司Michael Pangrazio以及特效制作人Krys Demkowicz联合创立,参与过几乎所有的最重要的好莱坞大制作,最为著名的作品就有《终结者2》《泰坦尼克号》《独立日》《黄金罗盘》《返老还童》《雨果》等口碑与票房齐飞的佳作。

 

其创始人Craig Barron的履历表上则还有《星球大战》《帝国反击战》《夺宝奇兵》《ET》这样的里程碑式的电影作品。数字绘景特效公司也正如他的名字一样,擅长绿布抠像,以及绘图建模等较为大众的技术。


可惜的是数字绘景特效公司公司在2012年8月8日宣布正式关闭,声明中还表示:“由于制作人力成本上升和制作全球化的影响,一家小公司很难生存。”这也道出很多中小型后期公司的苦衷,资金短缺与不被重视一直都是特效团队纷纷倒闭破产的缘由


代表作:《美国队长》、《独立日》、《雨果》 


【港片记忆】:香港那些人,那些事。

$
0
0

 

说起中国电影,不得不提的是香港电影。港片曾一度成为主流电影的走向世界,代表这华人电影的质量。80年代的香港电影,可以说是港片最为盛世的一个时期,从制作到生产、票房和质量,港片总产量一度跃居世界第二位,香港更成为亚洲第一的电影生产地,被称作东方好莱坞。如果以香港电影公司来评判不同时期的香港电影变化,那么邵逸夫、邹文怀、黄百鸣、石天、罗守耀、杜琪峰、王家卫、徐克等人便是代表着这个时代的记忆。

 

2014年1月7日,107岁的邵逸夫离世,可以说是香港电影史上的一件不舍的事。邵逸夫1958年成立了邵氏电影公司,成立其后30年间,几乎垄断香港电影业,不但影片享誉国际,也影响至今。邵氏电影公司主要以古装武侠片、功夫片、宫闱片居多,培养了李翰祥、张彻、楚原、胡金铨等一批世界知名的香港著名导演。

 

 

香港电影的兴起:


当然,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是邵氏电影的黄金期。而这之后,邵氏的总裁邹文怀和何冠昌离开邵氏,成立自己的电影公司──嘉禾。嘉禾电影公司是香港电影盛世时期最具影响力的电影发行公司之一,而他捧红的那些人我们最为熟悉的便是李小龙、成龙、张曼玉、许氏兄弟等优质明星。与邵氏不同的是,虽然彼此均是主打功夫片,但在传统的元素中融入了一些喜剧风格,成为当时独有新颖的动作喜剧电影。嘉禾曾一度将电影市场打入好莱坞,这期间,也终结了邵氏电影公司垄断性的竞争。

 

可以说嘉禾的创立,给予了独立电影的制作与发行很大的空间,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使得香港电影涌现岀香港电影的新浪潮。我们现在熟悉的那帮电影人,无疑不是那个时期先锋性的代表。这可以说是一个百花争鸣的时期,嘉禾的许氏三兄弟的电影更开创了香港电影明快直接的电影节奏特色,一大批以展现香港题材的导演、编剧的诞生,让原本的意识形态产生巨大的飞越。以徐克、施南生、尔冬升、陈果、梁立人、刘伟强、关锦鹏、王家卫、王晶、甘国亮、杜琪峰、杨凡、张艾嘉、章国明、黄百鸣、郑丹瑞、马楚成、马伟豪、冼杞然、吴宇森、许鞍华、岑建勋、张之亮、方育平、陈可辛、陈嘉上、陈德森、陈友、罗卓瑶、唐季礼、张婉婷、罗启锐、刘国昌、张坚庭、谭家明、高志森、文隽、林岭东、徐小明、刘镇伟、程小东等为代表的“新浪潮”导演与传统在电影片厂岀生的制作人员互相配合,一同采用各种新旧的拍摄手法,不断大胆创作各样新体裁的电影,相互辉映相互碰撞,共同擦出八十年代香港电影辉煌。


 

百花齐放后的繁荣:

 

 

在这期间不能忘记的事情,便是由麦嘉、黄百鸣、石天3人建立的新艺城影业有限公司。这是一个港产片的一个传奇,以至于他的出现,导致了嘉禾领先的优势被新艺城所威胁,使得当年水火不容的邵氏和嘉禾开始共同联手联手对抗新艺城。这仅有七人组成的创作小组:麦嘉、石天、黄百鸣、徐克、施南生、曾志伟、泰迪罗宾,将这间开始推到了香港电影的顶端。可惜好景不长,香港新浪潮电影运动之后,每个人的创作理念开始不约而同的产生矛盾,火了十年的新艺城就此结束,开始了自立门户。

 

90年后,王家卫的泽东电影有限公司推出了《东成西就》、《东邪西毒》;黄百鸣的东方娱乐控股有限公司推出了《家有喜事》系列;杜琪峰的银河映像推出了《一个字头的诞生》,那些代表这香港新浪潮时期的人物,或多或少都给香港电影增添下了一笔痕迹。可是除此之外,香港本土电影已经慢慢的开始走向了没落。

 

 

新千年的改变与坚守:


随着时代的变化,香港电影的弊端也渐渐开始展露。从按部就班到粗制滥造,电影的抄袭、跟风拍摄的风气日益严重,导致了观众对相类似电影因泛滥而生厌时,香港电影早已不及当年。新千年后,港片佳作已不足当年的一半,当年作为国内奥斯卡指标金像奖,也变成了香港电影人自娱自乐的舞台。少部分导演为了追求突破,纷纷开始北上,为了迎合内地观众的口味,以及审查制度,港片的味道早已偏离了原本的航道。就连当年作为造星基地的香港,也已经面临到一个人才荒的地步,老明星依旧在前线抗战,新人却鲜有出头之日。像《无间道》、《天水围的日与夜》、《岁月神偷》、《桃姐》等纯正港片,也仅仅是几年一部,少之又少。有别于北上拍戏的电影人,一大群香港电影工作者则选择留港发展,这群出师本土的新晋导演,如彭浩翔、麦浚龙、陈果、郭子健、伍健雄、麦曦茵、萧定一、钟澍佳、林子聪、黄精甫、曾国祥、许鞍华等等,他们依旧坚守着那片故土,在融入新时代别具一格的语言,成功捍卫这香港电影的本土化发展。

 

可以说香港造就一些人,也开辟了一些事。在这个包罗万象的小城市里,港片始终有着一种生命力是区别其他电影的魅力。无论是北上的中港合拍片,还是留守本土的纯正港片,都是香港独有的一种精神代表,不羁而顽强。


 

【盘点】《权力的游戏》第四季精彩瞬间(剧透谨点)

$
0
0

权力的游戏第四季可以代表美剧制作的最高水准了,无论从场面、剧情、人物塑造上,几乎每个方面都无可挑剔。在这一季里,没有以往的温柔对待,而是更加残忍血腥的让人面对现实,就如第四季海报上的那句话:“All men must die”。看着那些熟悉的人一个又一个的离你而去,余下所省不多的人时,似乎也印证着局势的变化…… 关于最后一集刚好是父亲节,而在当天的收视率也是打破了HBO《黑道家族》的收视率,可想而知这标准之高,都是值得肯定的。

 

 

现在让我们回顾一下第四季的精彩瞬间:
 
 
-----S4E01-----
艾丽娅·史塔克的报复
 

fine little blade,Maybe I'll pick my teeth with it.(小剑不错,可以给我剔剔牙缝)


-----S4E02-----
紫色婚礼
 

with this kiss, I pledge my love.(一吻过后,唔爱永存)

 

 

-----S4E03-----
一招毙命
 

you sure you don't want a horse?(你确定你不要骑马?)
why would I want a horse?(为什么要骑马?)
horses are faster than men.(马比人快)
horses are dumber than men .(马比人蠢)

 

 

-----S4E04-----
尸鬼的祭祀
 
wa-wa……(哇--哇……)

 

 

-----S4E05-----
“再见”雪诺·史塔克
 

he's my brother. (他是我哥哥。)
and wants to protect you,he'll take you back to castle balck.(他要保护你,他肯定会带你会黑城堡。)
you have a decide……(你必须做出选择。)

 


-----S4E06-----
群审小恶魔
 

I did not do it.(我没干过)
I did not kill Joffrey .(我没有杀乔弗里)
but I wish that I had.(但我希望是我干的!)

 


-----S4E07-----
自由飞翔
 

I have only loved one woman...olny one,my entire life.(我这一生只爱过一个女人,只有一个……在我这一生当中)
your sister.(你的姐姐……)

 


-----S4E08-----
红魔大战
 

say it ,say her name ……(说出来,说出她的名字……)

 


-----S4E09-----
长城之战
 
横扫千军
 
雪诺你不懂爱
 
You know nothing,Jon Snow(雪诺你啥也不懂……)

 

 

-----S4E10-----
龙女的惩罚
 
玖健之死
 
森林之子(三眼渡鸦)
 
布莱尼PK猎狗
 
小恶魔的愤怒
 
 
 
I am your son,I have always been your son. (我是你的儿子,我一直以来都是你的儿子。)


 

Viewing all 68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